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1235424位访问者

超级医院疯狂抢夺市场,专家称:“文件太多”惹的祸?

来源: 医学界智库  作者: 朱丽娜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 | |


近日,由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举办的第25期圆桌会议,围绕“医疗困境,如何突破”展开讨论,由医疗困境的成因,探讨至如何发挥政策创新、社会办医等力量突破困境。

 

 

作者 | 朱丽娜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医疗的困境是什么?

 

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存在两种倒金字塔,第一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倒金字塔,第二是中国医生的短缺和质量问题。这是医疗的困境。

 

两组数据可以证明——

 

2016年,民营医院的数量超过了公立医院,但是公立医院仍然占据医疗服务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大三甲医院的虹吸现象依然严重。占比7%的三级医院的医院的数目尽管不多,但是体量非常大,占了医疗服务市场的份额占了一半的份额。

 

新医改以来倒金字塔的现象继续加剧,社会办医依然弱小和受挤压。在3万多家医院中,有40%的医院没有定级,这些往往是社会办医的民营医院或小型医院。

 

另一组数据,是医生的问题。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国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占比医生资源的51%。这些教育背景比较好的医生在哪?往往在金字塔的塔尖上,我们缺乏教育水平好的医生。

 

这产生了医疗服务的直接影响,由于没有好的医生,设备、技术等都不能最后转化为给病人治病,提高病人健康水平的资源,最终成为无效的投入。

 

中国医生是医疗体系当中最核心的资源,但这一资源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为什么会有医疗困境?

 

上海市卫计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徐崇勇解释,政策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将来的资源配置怎样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

 

医疗困境的问题并非出在体制机制上,而是出在资源配置和行业管理上。医疗体制机制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有两大基石——一是有充分而优质的医疗资源保障,第二则是行业管理

 

目前的状况却是,由于医疗资源的长期供需失衡,形成了医疗的供方市场,这会出现很多乱象,比如上海医生的工作量居于全国的首位。

 

除了医疗人才的培养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办医,准入很难。

 

其中也包括行业管理的问题。行业管理要形成一个好的体制机制,终归要靠人去执行;如果是一个软塌塌的行业管理,什么改革都是梦幻泡影。真正要强化行业管理。在这一个环境下面,真正要强化行业管理,医疗的行业监管难度会非常之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发现,医改的困境在于文件太多,医改基本上是在政府的文件上面兜圈子,同时政策制定部门之前不协调。

 

社会力量如何突破困境?

 

从政策落地层面看,徐崇勇认为政策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执行、落地。希望下一步能够启动医疗行业的智慧监管,促进行业的信息公开透明,完善法律法规,改变医疗领域的法规滞后。

 

但也有担心。一是担心国家出现以医改为职业的利益群体,为了医改而改革,这种情况很可怕,会出现一些政策失误问题。

 

二是担心频繁出现“XX模式",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很少能找到仔细研究具体问题的。对于政策创新而言,没有完美的政策,政策要稳定、可预期。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认为,医生自由是突破点。在所有的政策里面,最重要的政策应该是医生执业的放开,这是目前最大的瓶颈,上海目前的突破力度还不够。

 

大家要再创一个新的医疗体系,给中国的老百姓真正的优质安全的人文的医疗。

 

徐崇勇说,有缺陷的情况下,院长、企业家和医生,应该去弥补医疗体系的缺陷,而不是钻制度的空子。

 

蔡江南补充,可以由社会办医进行“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有很多政策在书面上,最后要落地的话就差“最后一公里”,这里头就可能出现新的商业技术模式。

分享到微信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