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美国全科医生年收入140万,中美全科医生差异在哪?

来源:医学界  作者:吴桐  发布时间:2019-08-19   | |

  近年来,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落地,全科医生这一岗位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成了标配。很多人说,全科医生是一舶来品,与我国水土不服,但我们真对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有深入了解吗?

  大学毕业才可以报医学院校,即使年收入20万美金,依然每年缺口1万人......关于美国全科医生,他们有很多成熟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但同样也面临执业的瓶颈。

  中美全科医生的差异在哪里?全科医生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医学界”同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临床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博士后薛翀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位多年专注社区医疗的学者一谈起“全科医生”就打开了话匣子。

  

      中美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

 

  “虽然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还是以美国和英国的模式为主,但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前面的基础不好。”薛翀直接指出造成目前中美全科医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全球医学教育里面是最严格的,同我国考生高中毕业就可以报考医学院校不同的是,美国医学院是个“研究生院”,考生只有获得本科学位后才能上医学院。

  薛翀谈道,“在美国,报考医学院校不限制专业,你可以是任何专业的学士学位,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些跟医学相关专业的学位,比如生物学工程,当然也会有哲学、艺术这些非医学相关专业考生去报考医学院,所以说,美国医学院它是个研究生院。”

  因只有本科毕业才能上医学院,所以它的起点比我国要高,也因前期的基础教育好,所以美国医学院的学制比我国短,只有4年(我国是5年)。

  美国的医学教育之所以被称为精英教育,并不单单是靠起点高的因素。

  “美国医学院的录取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我就读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通常只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前十名的考生,才能考进医学院”。

  

中美医学生对比png

  对于医学教育精英化建设,我国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要求严格控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规模、逐步取消中职层次医学专业招生。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的起点一直参差不齐,有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这么多学历中,无非是高学历的人在大医院里工作,低学历的在基层工作,这是我国医学生分布的一个结构。

  薛翀继续就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阐述,“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全科医生,需要经过4年本科、4年医学院教育、再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果是一个专科型的住院医师,规培时长更久,大概5、6年。”

  近年来,对于规培,我国也是按照美国的模式在做,通过“5+3”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已经开始实施,但毕竟在基层医生里面,我国有接近90万医生已经毕业,他们是不可能再重新走一遍规培流程,所以就衍生出了“全科转岗培训”,让在职医生通过参加培训的方式获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进而加注册全科。这也是我国为了弥补全科医生不足采取的一项措施。

  “中美全科医生除了在起点、学制等方面不同外,还有一个毕业后学位的差别,美国医学生经过4年的本科教育,再经过4年的医学院教育,毕业后就是博士学位,而我国医学生在本科医学院毕业后获得的是学士学位。”

  

      颠覆认知,美国全科医生竟然还分5类

 

  在百度百科里面当你搜索全科医生的时候,上面会显示“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生”,所以当大家谈起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时,也通常认为他们的全科医生只有一种,就是家庭医生,其实不然,在美国全科医生分为5类。

  “美国不是所有的基层医生都叫全科医生,它叫初级保健医生(Primary care),这类医生数量大概在25万,但初级保健医生它又分5类”接下来,薛翀向“医学界”系统地讲解了这5类全科医生的分类依据。

  一、家庭医生

  第一类是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 ),在美国,家庭医生大概是8.8万人,去掉退休的是8.4万,有些家庭医生可能工作在医院里面,去掉医院里工作的医生,大概只剩下7.9万家庭医生。

  二、老年病医生
第二类是老年病医生,专门照顾老年人。老年病医生美国有3000多人,真正在岗的应该是3150人,但是去掉在医院里面工作的人员,老年病医生只有2900多人。

  三、全科医生
第三类我们直接翻译过来的叫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GP)。这个有点像我们所谓的全科医生。这群医生大概有1.18万,去掉退休的、去掉在医院里面工作的,剩下的只有9500多人。

  四、普内科医生

  还有一类叫做普内科医生(General  internist   medicine)。普内科医生其实就是我们医院里的普内科大夫。普通内科大夫大概有9.3万人。去掉退休的和在医院的医生,剩下的普内科医生有7.1万人左右。他们自己可以独立执业或者在社区医院里面执业。

  五、普通儿科医生

  儿科医生会分得很细,比如儿童外科、儿童骨科等等,这里指得是普通儿科医生。美国普通儿科医生大概4.9万,去掉医院里面和退休医生,剩下的有4.4万左右。

  这5类医生在岗人数加一起大概是20.8万人左右,所以在美国,不是所有全科医生都是从事同样的工作,他们的统称应该叫做初级保健医生,也可以叫基础医疗医生。

  美国人口3.5亿人,初级保健医生20.8万;而我国人口13亿,全科医生约30.9万,从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的数量上看,我国全科医生比例还是偏低。

  虽然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但中美“基层医生”承担的门诊量却是相似的,美国20.8万初级保健医生承担了美国大概51%的门诊量;去年中国是83亿次门诊量,基层医生也承担了整个国家50%的门诊量,这个数据跟美国其实是相当的。

  

      中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差异

 

  我国对全科医生的定位是基本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尤其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他们承担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4项的工作,包括建档、慢病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传染病预防等工作。

  美国是如何平衡公卫和诊疗的工作呢?对于这个问题,薛翀回答道,“美国公共卫生这块是商业化运作,并没有政府指令强制要求医生去做,比较分散,可由政府指定一些保险公司来购买服务。像疾病筛查的话,美国预防工作协作组会制定一些指南,如多少岁以上的要做前列腺癌的筛查,多少岁以上要做乳腺癌的筛查,如果客户各项指标达到指南推荐要求,初级保健医师会建议客户去做检查。之后,保险费用会打到医生账户上。”

  美国的公共卫生工作是用这套方式去推动职业者去提供相应的服务,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是政府推动,所以基层医生任务会重一些。

  薛翀认为,中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最大的差别或许是主体的性质不同,在美国社区医院有4000多家,政府所属的只有900多家,所以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主管部门根本无法统筹管理,只能商业化操作。

  

中美对比.png

  “美国社区医院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所属的社区医院,900家;另一类是非政府机构,含非政府非营利性机构和非政府营利性机构。”薛翀强调,“除了900家政府所属的社区医院外,其他的社区医院分为两类,其中非政府营利性医院占的是大头,1700多家是非政府盈利性的社区医院,我觉得他们是赚钱的。”

  

      美国全科医生年薪20万美金!同中国差距较大

 

  “整个美国的全科医生收入还是不错的,平均每年20万美金左右,美国有医生排行榜,收入排行最高的一般都是脑外科大夫,或者说是骨科大夫。还有心脏、泌尿科排比较高,一般都是40万美金左右,脑外科的大约50万美金。”

  薛翀强调自己有在美国医生的执业经验,所以比较了解美国年轻医生的收入状况“因为我在美国的医院里面待过一年多,我比较了解他们的那些年轻医生,其实美国的年轻人收入也不高,他们医学院毕业后进行住院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的起薪也就是4万美金,然后以每年约20%的速度开始增长,到第五年的时候大概增长到7万美金,之后,随着逐年增长,年薪会在20万到40万之间。”

  按照年薪20万美金算,折合成人民币约140万;住院规培期年薪4万,折合成人民币约28万。显然,这个数字会另大部分国内青年医生感到望尘莫及。

  美国全科医生年收入高与其精英教育的起点高有关,同时,在美国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诊金收费相对较独立,患者每次去看全科医生大概需要支付100-200元诊金。

  

       撇清药品利益、以诊金为生的美国医生备受尊敬

 

  “美国全科医生他的社会地位如何?患者对全科医生态度是怎样?”面对医学界的提问,薛翀娓娓道来。

  在他看来,美国全科医生是受到尊重的,社会地位也很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因为美国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社会,如果你在这个社会里面能够有一个高水平收入,说明你有一定的才智。你在合法的框架下面,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能够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样的人,在美国往往是受到尊敬的。

  其次,成为一名医生特别不容易,美国医学院花费很高,医学院的费用大概每年6万美金,同时在就读医学院校之前还有本科教育的投入,所以能够上得起医学院成为一名医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因为医生整个群体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包括全科医生,大家觉得你的受教育水平已经是整个美国人群里中一个顶尖级水平,自然应该受到尊敬。

  美国也存在过度医疗。2018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过度医疗的产生的费用大概有7000亿美金。但美国的过度医疗不是多开药物、多开检查,他们更多的是通过门诊次数的提高,来获得更多的诊金。

  患者通常在医院看病后都不会去医院的药房取药。“药房发药特别慢,所以患者通常都会去药店拿药,这些药店像中国的便利店一样,大概500米到1000米就有一家。”

  薛翀强调,因美国药品产业链都被几大连锁药店给垄断了,所以医生的收入和药品关联不大,主要是来自诊金这块。

  反观我国这几年来,医生的社会地位逐渐在降低,因为价值不得体现,所以造成了“以药养医”的局面,患者对医生的尊重程度也在下降。

  薛翀认为医生社会地位与医生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有直接关系。“诊金能反映一个医生的劳动价值,目前我国一个专家门诊也就十几元,这会让患者产生了一种医生不值钱的认知。”

  

       全科医生的挑战与机遇

 

  每当我们谈及全科医生的时候都会拿美国、英国来做标杆,但下面这段对话会颠覆大家的认知——美国真正医学院出来的,选择做全科医生的越来越少,大多数还是想去成为一名专科大夫,这个现象在美国已经很严重,这几年美国全科医生的数量没有增长,而且每年大概缺口1万多人。

  谁来补充呢?都是墨西哥、印度、甚至包括我们我国华人等去补充这个缺口。

  薛翀认为全科医生可能面临重大挑战,主要原因是,现在的信息知识太容易获取。患者只要打开一个APP就能查询相关的医学知识,或者通过一些医生上传的视频去学习,文字可能很多人看不懂,但一旦做成视频以后,就容易理解多了,相当于视频直接告诉你怎么样处理。这样,患者觉得一些基础的问题,自己查一查资料到药店买些药就可以了,不用再花高昂的诊金去找医生。

  全科医生最大的挑战是提供服务模式单一,纯粹的提供知识即将没有竞争力,因为年轻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这些知识。

  “通过AI这些新型的设备为患者提供服务,解决一些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许是全科医生的一个机会,让原来患者只能在医院解决的问题,现在能留在诊所解决,全科诊所虽然不是专科诊所,但它应该在领域内有多样化、更深度的服务,而不是靠纯知识服务。”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