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是什么正在逼着民营医院走向“绝境”?

来源:民营院长俱乐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11   | |

  我们都知道,医疗关乎民生,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国家给予的红利很多,无论是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审批效率,还是提供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都为社会办医预留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民营医院可谓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据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11 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100万家,非公立医院 20404 家,较去年同期新增2291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63.8%,民营医院的确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民营医院的发展也开始邂逅最大的瓶颈。政策放开之后民营医院的竞争压力就越来越激烈,而这其中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内部的问题。

  

       正在走向绝境,民营医院的内忧外患

 

  外部压力:政策落实不充分,多点执业、市场准入频频出现矛盾

 

  不得不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不管是放宽医疗机构市场准入,还是开放医护多点执业,都给社会办医提供了相当大的利好。但与此同时,政策落地不充分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首先,放宽市场准入与地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出现矛盾,地方部门或以新办医院、诊所数量超出规划数量为由,拒绝部分社会办医。社会办医的市场自由性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及各省近期开始鼓励医护开展多点执业,不少公立医院也开始“去编制试点”。但是,本来身处在公立医院,事务众多的医生、护士很难再抽出时间进行额外的工作,民营医院品尝到多点执业政策带来的甜头依旧很难。

 

  外部压力:公立医院占据优势资源,民营医院生存空间被挤压

 

  众所周知,就目前来看,我国民营医院的总数早已超过了公立医院,但从床位数来看,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四分之一,而承担的诊疗的人次数是公立医院的九分之一!

 

  在土地上,公立医院占据了人流量更大的地段;在人才上,公立医院因为其体制和长期以来积累的名声优势,能吸引到数量更多的人才;在设备资源上,民营医院配置大型设备尚未得到完全开放;在医保准入上,政策对民营医院的要求更苛刻,很多新建民营医疗机构都不具备医保资格,无法第一时间吸引到用户……

 

  尽管现在民营医院数量增加,但现实是,大型公立医院的强势垄断格局长时间不会改变。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依旧十分狭小。

 

  内部问题:医院品牌营销方式落后,公信力堪忧

 

  目前,民营医院不仅缺乏有实力的特色专科品牌,也缺少优质高端的个性化服务。

 

  早些年部分民营医院,为了提高知名度早日获得较好的效益开始走起了歪路,无论是重金砸来的街头地推、电视、网络广告宣传,还是编排没有价值的活动、排行榜赚取来的“商机”,很多时候并不能带来想要的客户,甚至会遭到旁人厌烦——在“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同时,也让医院背负上了沉甸甸的负债。

 

  而在这其中,更有甚者竟然试图通过极端途径,比如患者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术中加价等手段,不择手段只为牟利,忽视了医疗机构最本质的责任是要服务于人民的健康。

 

  这样做导致严重的后果是,这种依靠低端重复建设、恶性烧钱虚假竞争,甚至以欺诈手段诈取患者钱财的方式,不但没有对医疗服务做出贡献,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更是恶化民营医院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模糊民营医院发展的定位和应有的努力方向;摧毁患者对民营医院的信任;影响整个医疗环境。

 

  内部问题:内部管理混乱,医院越经营越死

 

  倒闭的民营医院多半是自己把自己管死的民营医院。之前,“民营院长俱乐部”也发过一篇文章,整理了近期倒闭的5家民营医院破产的缘由,他们有个共通点就是经营者都不擅长管理。

 

  无论是沭阳二院频繁的更换院长、管理层,还是同济医院“家族式管理”,不愿意放权于院长,都给医院埋下了毁灭的种子,混乱的内部管理,是多优质的设施投资都拯救不了的,只会让医院越经营越死。

  

       做好民营医院,还需回归本质

 

  总而言之,做好民营医院我们还是需要回归本质。而这本质中既包括医院营销的本质,也包括医疗的本质。

 

  第一,我们要清楚我们的医院到底想给顾客带来什么?

 

  无论是医院,还是别的什么企业,核心含义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此,就是要深刻洞悉顾客的需求,自始至终“以患者为第一”。

 

  当然这句话不只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工程——是基本且重要的临床效果,还是深具人文精神的服务,亦或超越顾客心理预期的关怀?

 

  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让医院的名声通过顾客口口相传。

 

  第二,要做能合乎患者想象的营销。

 

  营销的本质是对消费者的理解,琢磨他们的所思、所想,然后搭建医院与目标患者间的平台,而不是大范围铺网带来的资源浪费。

 

  我们需要的是在可操作的环境下,整合渠道、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引发患者的认同并产生就医的意愿,将患者吸引来之后,随时关注患者就医时的诊疗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关乎每个细节,合乎患者在来到医院就诊之前,通过医院宣传产生的对于医院的想象。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提升医院的诊疗质量,患者来医院或许有享受服务的因素在内,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治好病”和“解决问题”,达不到这一点的即使做了优秀的营销、提供了舒适的软硬件设施,那对顾客来说也只是“白谈”。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