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战“疫”,为何让非公医疗机构“躺枪”?

来源:健康界  作者:王秀华  发布时间:2020-03-06   | |

自从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开展以来,在许多人为广大医务人员危急时刻毅然承担重任,向瘟疫发起持续冲锋并取得节节胜利而欢欣鼓舞而由衷赞美的同时,也有人从公立医疗机构在这场战“疫”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这一事实,引申到指责非公医院所谓不作为、没有发挥作用的方向去了。此举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不能不令人深思并心生警惕。

 

让非公医疗机构“躺枪”是瞄错了靶子。

 

一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许多非公医疗机构并非避战、怯战,恰恰相反,他们是踊跃请战,积极参战。正如《健康界》3月2日发表的题为《疫情危局主动请战,社会办医“守土三责”是怎么做到的》一文中所说,“在疫情危局下,无论前线还是后方,都有社会办医机构勇担责任的身影,这支生力军也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抗疫作用”。就在3月2日这同一天,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题为《行业协会商会在行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协会组织全行业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文章指出:疫情发生后,“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全力动员社会办医疗机构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控制疫情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7日,在该协会的组织动员下,全国共有593家社会办医院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111人、疑似病例1627人、治愈出院1112人,累计派遣244个医疗队共3860名医务人员,累计捐赠837845只口罩、41500副护目镜、21131件防护服、现金及其他用品若干,共计11688.62万元。”此外,还有许多媒体都如实报道了各地非公立医疗机构积极投入战“疫”的情况并做出积极评价。事实俱在,指责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这场战“疫”中不作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实在是瞄错了靶子。

 

二是有些非公立医疗机构没能在这场战“疫”中发挥更大作用,非关“基因”,而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近有人借用“基因”之说,来评价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这场战“疫”中的不同作用,认为公立医疗机构发挥是因为其“基因”使然,用这种封建“血统论”的翻版来作为评价依据,真真是令人无语了。要知道,当狂风暴雨骤然降临,首先承受冲击和与之抗争的,自然是参天大树而不是小花小草。许多非公医疗机构因为自身规模、水平和能力所限,而无法同主力军一起在战“疫”中冲锋陷阵、攻城略地,是客观原因使然,不能作为责备他们的理由。况且,即使不是主力军,同盟军甚至“担架队”的作用,不同样值得肯定吗?就像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手中有一击而制敌于死命的“杀手锏”固然极好极好,但一旦近身肉搏,大刀片甚至红缨枪不一样能发挥作用?检视许多体量小、能力差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这场战“疫”中同样发挥了自身力所能及的作用,何必对他们没能充当主力军而横加指责?当然,个别非公医疗机构动作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未必不会存在,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借此对整个非公医疗机构进行污名化操作。

 

三是有的非公医疗机构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作用不够,还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有关。在这个问题上,当需对相关政府部门给出足够的理解和宽容。试想,这场瘟疫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当为多少年来所仅见。风暴骤起、火烧眉毛,在有主力部队在手的情况下,因为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困难,为提高效率而难以在排兵布阵中给非公医疗机构留出作战位置,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当然其中的教训应该正视和总结,但那属于另外的问题。

 

为什么这类瞄错靶子的事情会发生?

 

想来主要恐怕还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许多人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出来,头脑还被“一大二公”的陈旧观念所左右,所以就从公立医疗机构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个不争的事实,推导出了否定非公医疗机构作用的错误结论。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程度的共鸣,还在于许多人原本就对市场经济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就为个别人借“私心”说事留下了发酵空间。事实上趋利避害不仅是人的本能之一,也是各类社会组织的本能之一。而市场经济的最大制度优势,就是把自然人和法人的利己动机引导到利他的效果中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一种刚一面世后受到批判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事实上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如果因为“自私”就否定某些社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那么从农民的大棚菜到遍布全国的民营企业,是不是要统统打入另册,并进而全面恢复城市国营企业和农村过去那种“生产队”般的一统天下?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学学战“疫”期间所有小区管理人员都能脱口而出的几句话:“你从哪里来”?“你来做什么”?“你到哪里去”?看来不但哲学的根基在民间,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教科书也可从民间找到!

 

当然,也无法排除某些人借战“疫”节外生枝去非难非公医疗机构的行为,源自为某种利益群体代言的动机和立场,但这种人毕竟少之又少,且影响力也日渐式微。且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清醒者与昏睡者并存、装睡者与装醒者并存、真学者与“半瓶子醋”般的专家并存,也属常态化现象并会长期存在,不去理睬也就罢了,实在不值得为之大惊小怪的。

 

靶心在哪?

 

这次战“疫”暴露的短板,才应该成为今后应该瞄准的靶心之所在。

 

比如应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队伍的建设。

 

公共卫生领域当属市场高度失灵的领域,在这一领域打造公共产品,原本就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因此政府是第一责任担当者,必须紧紧抓在手上。纵观整个战“疫”,从疾控部门的职责与功能定位到基层防控“网底”的编制,均有可总结的教训在。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全球都要面对的世界性问题,西方国家运用资本运作方式解决这一难题,其弊端在这一战“疫”中正在逐步显现,且与我们一切以人民健康为最高追求目标的价值诉求泾渭分明、高下立判。但有些国家建立公共卫生部队的思路,也毕竟有其借鉴之处。对了,其实这一思路的发明权并非不在我们手上—抗瘟疫战“疫”不是形同战争吗?当年我们为防范外敌入侵,早就创建了民兵组织这一平战结合、军民结合、藏兵于民的独创性军事制度!何不借鉴这一思路,来强化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比如应努力增强相关信息透明度和清晰度。

 

何为“有限人传人”?释放这一信号对公众会产生什么正面作用?让公众如何通过准确理解这个“限”而自觉做好相应的防范?还有“可防可控”,这一信号的信息含量和价值何在?在人类与瘟疫搏斗的历史上,假如发生了“不可防不可控”的瘟疫,人类不就早就被开除球籍了?须知在瘟疫爆发之时,向公众释放信号,不但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更具有提醒公众警醒、引导和规范公众行为的重大作用,因而要将信息透明度和清晰度最大化,万不可用似是而非、语焉不详的信息让公众一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比如在做强公立医疗机构的同时,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打通“最后一公里”之断头路。

 

将公立医疗机构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作为否定非公医疗机构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在理论上十分荒谬,在实践上也站不住脚。既然可以将这场战“疫”作为一场战争来看待,那么既有主力军挑大梁,又有友军和同盟军助攻,岂非好事一桩?将公立医疗机构做强的同时,做大做强非公医疗机构,两者应该不存在矛盾吧?怎么能脑袋“一根筋”,将二者对立起来?怎么能将友军和同盟军视若敌军,做出亲痛仇快的动作?在此还需顺便一句,此前国家高层出台的许多相关政策中有关限制公立医疗机构规模的要求,并非意味着削弱公立医院在国家医疗格局中的地位,而是恰恰相反,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定位、资源优化,来更好地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作用。似懂非懂、以讹传讹,那是会闹笑话的。

 

比如完善相关制度,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将非公医疗机构纳入其中,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调度、统一指挥。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发生后,许多地方主管部门因为具有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思维甚至有详细的沙盘推演 ,因而临危不乱,从战“疫”开始的排兵布阵中,就将非公医疗机构纳入其中,从而很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使公立与非公医疗机构形成优势互补,大大促进了战斗力的提升。这一宝贵经验应该系统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形成制度,进行大面积推广。

 

2020年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办医管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在高度肯定“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调度,主动融入防控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同时,明确提出“社会办医不分举办主体、经营性质、类别规模,要统一服从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调度,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调配储备,做好患者接诊救治、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等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这不但是对社会办医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在特定的时间节点释放出极为强烈的政策信号—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医改道路上了,我们不会被否定非公医疗机构在战“疫”中作用思潮的干扰而步入歧途了!由此展现的战略定力,足以令人欣慰有加,足以鼓舞各类医疗机构更加信心百倍地去夺取战“疫”最后胜利,并进而夺取健康强国事业的新胜利!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