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自由执业? 多点执业? 傻傻分不清楚

来源:健康界   作者:贺滨  发布时间:2020-05-06   | |

  “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二者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可能会难倒全世界所有的超级专家,因为截止目前为止,所谓“多点执业”这个概念,除了在中国当代医疗行业以外,尚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

 

  中国的医生,身处一种学名叫“体制内”,俗称“被包养”的生存状态中。而“体制内”医生都是有“编制”的。有了“编制”,就可以“吃官饭”,并拥有了铁饭碗。但是,这个铁饭碗其实一点也不好玩儿,因为它是个古董。如今在中国,除了公务员以外,只有医疗和教育、文化这几个领域仍然顽固坚持着计划经济制度,于是医生和教师就有幸或不幸地成为了“单位人”的活化石。

 

  “编制”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一旦你进入了“编制”,无论是偷奸耍滑磨洋工,还是无知无良撒酒疯,只要你“听话”(这很重要,同学们请划重点,必考),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接让自己一路安全地走向退休……和坟墓。

 

  按照中国的相关规定,编制内的医生享有某些特权和福利,虽然现在这些福利正在逐渐减少,但不被随意辞退的铁饭碗工作保障,高于普通企业标准的退休福利,以及职业发展优势和便利等,还是令多数体制内医生难以割舍。

 

  不过,编制带来的铁饭碗也在同时限制了医生的自由,医生如果想要保持体制内的身份,就必须“听话”,否则很可能生不如死,但医生不愿跳出体制,还因为现行制度下在体制外做一个医生实在是太难了。

 

  医生的“编制”在哪家医院,那家医院就被定义为所谓“多点执业”概念中的“第一执业地点”。所谓“多点执业”,就是医生在保留“编制”这一体制内身份和完成“第一执业地点”的本职工前提下,去其他医疗机构兼职的意思。所以,在“多点执业”的概念中,医生仍然是隶属于单位的“单位人”,只需要考虑医疗技术问题,而无需把自己当成一个经营者,这和市场化领域的很多行业中可以随意找工作的“社会人”存在本质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自由执业”呢?所谓“自由执业”,是指医生不再受“编制”的羁绊,不再是“单位人”,而是一个“社会人”,并和其他市场化领域中的很多行业一样,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工作,当然也可以自己开诊所。

 

  不过,很多人面对“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这些概念,有点傻傻分不清楚,曾经有体制内医生在微信群中说:“不理解你们说的自由执业,我现在想去哪个医院都可以,已经很自由了啊”,这位医生显然没有认识到她的体制内身份给她带来的利益,以及一旦失去体制内身份所可能面临的困境。

 

  也有人说:美国的医生也在纷纷受雇于医院,不再自己开诊所,所以“自由执业在美国也不再流行了”,这种说法是对“自由执业”概念的误读。所谓“自由执业”,就是指的医生不再受所在单位的约束,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执业机构和工作方式,而不是仅仅意味着只有自己开诊所。

 

  另外,“自由执业”不仅意味着医生的一种个人选择,还需要整体医疗制度的改革和配套,目前制度下,一个医生如果选择跳出体制自由执业,将遇到无法想象的政策障碍和困难,甚至很可能完全无法实现。

 

  另外,一旦自由执业,医生将面临市场竞争,并需要把自己从一个医疗技术人员,变成一个经营者,这对于目前连“医疗属于服务业”这个常识都不理解的很多体制内医生而言,所需要的观念更新以及可能面临的心理障碍,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多点执业”不是“自由执业”,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医改的方向是医疗体系去行政化,取消医生的“编制”,让医生回归社会,成为一个自由人,这样,医生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铁饭碗,但却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在市场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