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镜鉴 | 免费也将毁掉医疗

来源:健康智汇   作者:健康智汇   发布时间:2020-05-12   | |

丰巢缺这5毛钱吗,继续免费不行吗?用户付不起这5毛钱吗,享受完服务买单不应该吗?为了5毛钱吵成这样至于吗?

 

这两天,关于丰巢快递柜收费的事情在互联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多数声音因为收费指责丰巢的吃相难看。另外,抵制丰巢收费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从0元到0.5元,也算是一种涨价。丰巢这次涨价,是疫情之后第二次因为涨价引来舆论风波。上一次是两家餐饮巨头,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如此看来,疫情带来的老百姓经济拮据可能是大家对“涨价”敏感的原因。

 

但这又很难解释全部。对长三角地区而言,无法承受5毛钱的快递柜钱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与涨价不太一样,毕竟丰巢是从以前提供了服务不收费到提供了服务收费,收费看上去更合情理。

 

对这次丰巢收费引发的风波,B站上一位名为“南无飘絮繁华”的“后浪”观点蛮有道理,而且指出了问题的要害:

 

“我们之所以能用这么便宜的邮费,一部分也是得益于快递小哥使用快递柜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一旦否定了快递柜收费这个环节,或者减少快递柜使用频率而让快递员花更多的时间成本送快递,那么时间一久快递费用必然上升。”

 

随后,“后浪”又提出了更有见识的观点,真到了快递费涨价的时候,“你就没有权利再左右了,或者说三道四了。”

 

这算是相对理性客观的分析,但理性客观在互联网世界谜一般的免费与收费的纠结中,常常毫无解释力。丰巢这次5毛钱的收费风波,让我想起了6年前春雨医生第一次尝试会员收费的经历。

 

1

 

那时候,刚成立两年多的春雨医生凭借众包的服务形式,以及对患者的免费咨询服务,迅速积累了上千万的用户。2014年1月,春雨医生推出了会员收费,8块钱一个月随便问。

 

按道理,患者向医生咨询疾病方面的专业知识,付费是理所当然的。但后来的实践显示,当时的收费尝试并不成功。春雨医生很快放弃了这个模式。而从此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收费成了绝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不敢触碰的禁忌。

 

直到今天,付费用户仍然无法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流盈利模式。针对这个问题,互联网医疗行业内有很长时间的讨论。其中一个主流观点认为,用户之所以不愿意为互联网医疗付费,是因为线上服务无法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

 

如今再来看,互联网医疗无法形成商业模式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实体医疗机构很长时间以来对患者“不恰当的溺爱”,所产生的扭曲付费观念。

 

假如真的是因为互联网医疗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患者不愿意付费。那么线下那些著名的大三甲医院总能解决患者的问题吧,患者也都是大把的花钱。但问题是,患者去三甲医院看病,愿意为医生的问诊服务付费吗?

 

再具体一点儿,比如同样一个感冒,在医院花四五百块钱检查开药,回家吃药一个礼拜好了;而去医院,医生什么都没做,让患者回家多喝水多休息,一个礼拜好了,那么患者愿意为多喝热水的建议付给医生四百块钱吗?

 

所以,即便是顶尖的三甲医院,它的最主要收入也是来自住院,也不是门诊。因为住院的服务链更长,可以有更多的检查开药。如果这么看的话,互联网医疗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线上的服务链条太短了,几乎唯一的服务环节——医生问诊,还是患者最不愿意付费的环节。

 

由此我们其实也就可以看到,互联网医疗能否形成商业模式,关键并不在于线上,而是在线下。只有当线下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多体现出医生的服务价值,更多的费用付给了劳动和服务,作为线上的互联网医疗才有盈利的可能。

 

2

 

互联网医疗正在努力走出“免费”的泥沼,但公立医院近期又出现了新一波关于“全民免费医疗”的呼声。

 

最近看到知名学者关于全民免费医疗的文章。开始我以为是哪个自媒体的标题党,点进去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篇正经的媒体专访。而且专访内容,还真是围绕免费医疗展开的。

 

本质上,关于免费医疗的呼吁只是近期医疗体系出现的再行政化和强化行政化的表现之一。这么多年下来,无论是早年倡导公立医院公益性,还是如今呼吁免费医疗,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一以贯之:希望政府能够在医疗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跟以往不同,我这次还真是认真思考了一下,如果真的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会怎样?大概有这么两点结论:

 

①公立医疗体系会急剧萎缩。之前有人统计,政府财政补贴仅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5-10%。这意味着政府用了大约10倍的资金杠杆,维持了庞大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不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办大事儿嘛!

 

实行免费医疗的话,全部医疗费用都需要政府自己来承担,这就等于是给政府的医疗投入去杠杆。

 

以大家最熟悉的买房举例,300万首付加银行杠杆,可以买一套800-900万的房子,100平米左右;但如果没有杠杆,就算努努力能再借100万,也只能买一套400万的房子,不足原来的一半。

 

除了本身可支配的资金量下降以外,政府花钱的意愿也值得考虑。政府都是愿意把钱花在产生效益的地方。医疗是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没错。问题是,没有获得感。这个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丰巢快递柜。

 

丰巢快递柜有利于提高了快递员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快递体验,使当天送达成为可能。但有人念一句丰巢的好吗,反而连5毛钱都不愿意出。并非大家“忘恩负义”,人之常情罢了。

 

实践其实也已经发生了,当政府不愿意或无力再负担国有企业医院的时候,上千家企业医院就是被直接推向了市场。谁能确保将来当政府财政收入遇到波动的时候,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公立医院身上?

 

②私立医疗体系加速膨胀。这个不多解释了。因为需求摆在那儿,医生和患者都得有个去向,公立医院萎缩,私立医院当然就是唯一的去向。

 

这些年无论是医改政策还是社会舆论,多是期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但并非期望公私之间形成此消彼长、非此即彼,而应该是相互补充,给予社会办医合理的发展空间和支持,去满足多元的医疗需求。况且公立医疗的萎缩长远看对社会办医也未必是好事,因为持续稳定的医疗人才培养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强调公益性,强调政府责任,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做大做强,这个可以理解;但实施免费医疗,这个恐怕对公立医疗体系来讲真不一定是好事儿,没准儿是个灾难。下次再遇上这种疫情,没准儿都派不出这么多靠谱的医生了。

 

实际上,呼吁加强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责任是没错的。医疗是民生,当然要加强,但加强不一定意味着大包大揽。比如切实提高医生待遇、提高医生职业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医疗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这也是政府责任的体现。

 

为什么一定要在免费上纠缠?连“后浪们”都看出来了,一个环节的免费必然意味着其它环节的涨价。而且其它环节的涨价,恐怕到时候连讨论的余地都没有。

 

不管是作为患者还是作为任何一个行业的消费者,每个人当然都希望不花冤枉钱;而理性同时又告诉我们,在该收费的地方合理收费,对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来说都有着长远的利益。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