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后疫情时代,社会办医的“危”与“机”

来源:看医界  作者:宋爽  发布时间:2020-05-29   | |

“抗疫战争,中国社会办医界没有缺席!”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和曲解,在近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承办,《看医界》传媒、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协办的“中国社会办医‘战疫’上海研讨会”上,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等社会办医界精英人士介绍了大批社会办医机构、企业及个人在本次抗疫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据介绍,在抗疫中,大批社会办医界人士和机构主动请缨,出人、出力、捐助抗疫物资,成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可或缺的力量。

抗疫战争,中国社会办医没有缺席!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表示,疫情发生后,国家先后派出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协会也义不容辞,第一时间动员全行业派出医疗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日,全国社会办医机构先后有319个医疗队共计3383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参与疫情防控和救治,加上后续报名,总计近5000人,占全国医疗队近10%。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

据郝德明介绍,截至4月1日,全国有113家社会医疗机构成为政府定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集中隔离医院,提供总床位数达11690张。此外,还有644家社会办医机构累计对外捐赠841855只口罩、42100副护目镜、24439件防护服、现金及其他用品若干,共计12054.895万元。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表示,疫情刚爆发,协会就收到上海12家社会医疗机构50余位医务人员的主动请缨,要求奔赴武汉一线抗疫。在协会的组织下,2月至4月间,共有来自5家社会医疗机构26位医务人员援驰武汉,并圆满完成任务,实现所有队员“零感染”。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

闫东方介绍,疫情期间,上海还有大量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本地机场出入境、高速公路、社区的防疫工作,守好国门、城门和家门。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上海共有44家单位,812人次参与到高铁站、高速道口的值守防疫工作;58家单位,1566人次投身于所在辖区内的社区、学校的防疫一线;6家社会医疗机构83人全封闭执行公安系统委托的监狱值守任务。此外,上海各大社会医疗机构自发组织的捐款捐物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6家单位自发捐赠资金和物资总金额达1200万以上;共有26家单位组织398人参与献血,献血量达80800ml……

会上,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郭玉石分享了赴鄂抗疫的经历。疫情发生后,上海德济医院援鄂医疗队6名队员主动请缨,深入风暴中心——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1.5km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持续工作了46天。

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郭玉石

关于为何报名冲上援鄂抗疫一线,郭玉石表示,“前线极度缺人,大量一线医护感染倒下,作为一名医护,我们责无旁贷,抗疫战争不分公与私!”

据悉,这六名队员中年纪最小的99年出生,还不到21岁,6个人中有4个人都在ICU工作。

“出发前我把办公桌整理好,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作为医疗队中年纪最大(34岁)的医护,郭玉石坦言,“如果我们当中有一个人回不来,我都无法交待。”

此外,医生出身的白求恩血液透析援汉医疗队队长、北京凯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卫兵也介绍了疫情期间,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组织血透医护医疗队赶赴武汉救治尿毒症患者的经历。

行业呼声:国家应将社会办医纳入公卫体系!

郝德明表示,尽管社会医疗机构在疫情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却有个别自媒体借题发挥,污名化社会办医,指责社会办医在国难当头做了逃兵,这些不实报道对社会办医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他表示,由于国家在组织医疗队之初并没有将社会办医纳入其中,社会办医的援鄂之路异常艰难:国家没有补贴,医疗队就自备物资,自带“干粮”上战场;没有特批手续无法乘高铁,医疗队就自己开车,自驾前往……自知条件艰苦,大家依然争相印下血手印,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办医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一点闫东方也感同身受。他表示,为了尽量让社会医疗机构的医疗队成员获得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和一些主管部门领导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最终才让社会办医医疗队员们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大部队一起回沪,安排和公立医院一样的隔离酒店,并让这些来自社会医疗机构的抗疫英雄们获得表彰和补贴,可谓感动与心酸并存。

这次疫情让闫东方感到,社会办医要参与国家重大的自然灾害抗疫的斗争,目前还十分艰难,如何更好的把社会办医力量纳入到国家的医疗资源的抗疫体系之中,是接下来工作的一大重点。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名誉所长、原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原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教授也表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办医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努力让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另外,陈志兴认为,协会等社会办医界力量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不能让社会办医处于被动地位,并建议,社会办医院要建立系统的防控预览,培养专业队伍,为将来可能到来的战斗提前做好准备。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名誉所长、原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原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

后疫情时代,社会办医如何应对“危”与“机”?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张苏华表示,新冠疫情是一面镜子,暴露出社会医疗机构在管理、专业技术方面的一个综合实力方面的不足。但越猛烈的危机往往也蕴藏着更巨大的机遇,随着全社会对健康的重视,未来十年一定是生命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医疗市场将成为资本投资的热门领域,也是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张苏华

在圆桌会议上,上海禾新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副所长徐卫卿表示,随着国内的抗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后疫情时代医院防控进入常态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医疗机构一定会碰到各种新情况,如何应对成为社会医疗机构面临的问题。

上海禾新医院执行院长、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副所长徐卫卿

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院长张澄宇表示,疫情对整个经济环境都带来了冲击,因此社会办医一定要设计平衡发展的安全运营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二,医疗安全永远是基础;第三,在管理方面,医疗机构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此外,物资的综合保障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也是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的。

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院长张澄宇

会上,近50名社会办医机构管理者还共同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社会办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首席质控官 史伟明医生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董事、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副所长施云松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总经理助理陈凤表示,争取政府支持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日常中,对社会医疗机构都非常重要。此外,社会医疗机构最重要的还是要练好内功,围绕学科人才、品牌文化以及管理和效能这三个方面努力。

《看医界》总编辑、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副所长郭惊涛对社会医疗机构的品牌建设给出建议。他认为,医院最好的品牌是医护团队品牌,因此,后疫情时代,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线上、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品牌建设,并充分发挥医护的主力军作用。

会上,还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副所长受聘发证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张苏华主持,上海圆和医疗首席医疗官、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院长缪晓辉;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执行董事施云松;上海禾新医院执行院长徐卫卿;《看医界》传媒总编辑郭惊涛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副所长。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