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643位访问者

上海某医学职能部门领导落马,药物临床试验成寻租之地

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03   | |

近日据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顾某贪污、收受多家公司贿赂,共计160余万。

 

时间回到2019年6月,金廉网发布了一则简短的通知,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工作人员顾俊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金山区监察委员会调查”。

 

2019年12月消息,根据上海市金山区监察委员调查,顾俊在担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筹)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共财产、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涉嫌贪污罪、受贿罪。

 

根据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顾俊出生于1980年,在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间相继担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主管医用器械、药品临床试验的监控、管理等工作。

 

判决书显示,2016年年初至2019年1月期间,被告人顾俊利用担任上述职务所拥有的的职务便利,先后通过提前药品临床试验排期、违规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等方式,为多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150余万元,并收受多家公司干股。顾俊还利用管理试验费用的职务便利,非法侵占人民币10万元。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经判决,顾某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二万元。

 

2016年2月,《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明确“289品种”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药企纷纷上马布局。而要开展一致性评价,BE(生物等效性)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推行,使我国BE试验数量陡然暴增,但能承担BE试验的临床机构格外稀缺。2015年的“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业内人称“722风暴”)之后,中国药物临床正在经历修整与恢复,有资质且能开展BE试验的机构不足百家,具有公信力的大机构也就十家左右。

 

这样的生态造成BE试验项目扎堆在头部临床机构,同时费用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全国211家一期病房BE项目数约2996项,其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承接了203项,占全部项目的7%左右,且远超其他机构。项目的垄断和扎堆造成了BE机构主要负责人“落马”的间接促进因素。

 

目前,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的正式文件已经出台,新的BE机构陆续登台亮相,新机构的进入迅速稀释了BE项目的集中度,同时由于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企业做一致性评价的热情大大降低。BE项目的价格也随之往下走。BE试验集中和垄断的短期现象或许可以破解。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