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91675 位访问者

镜鉴 | 如何辨别发达、富裕与繁荣?

来源:古老板的老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28   | |

如果一个社会比起另一个地方,更为发达、富裕、繁荣,是不是很容易被辨别出来呢?告诉你,不容易,很不容易。

  

有人会说了,这有什么难的。美国和朝鲜比,不就是一个发达,一个落后呢?这不是一目了然吗?当然不是。

  

如果你今天组织一段话,告诉美国人,朝鲜人曾经的生活,我可以告诉你,有无数美国人会羡慕得流口水。

  

比如,你说,朝鲜有免费医疗,房子由政府发,工资由政府发,子女由政府安排工作,甚至发油、发米、发猪肉,你只需要按时按点上班,这一切就自然而然有了。

 

  

 

你信不信美国有一大群人会疯狂地说,我要去朝鲜。

  

今天中国人,都有一大群人在歌颂朝鲜的美好生活,他们渴望去朝鲜生活,更渴望将中国改造成朝鲜一样的环境。

  

好了,这是两个相差巨大的社会,犯这种错的人少。但接近一点的,就更难以判断了。

  

就比如说,欧洲的中国人,对欧洲与中国的比较就存在两种方式:

  

第一种人说:

  

欧洲狗屎一样的中餐,卖中国十倍的价格,但座无虚席,他们有消费力啊,你看着送个外卖两小时才到,但是底层收入高啊。甚至直接说,中国外卖半小时送到不过是对底层的压榨。你们所谓的方便,不过是建立在对底层人的剥夺之上。

  

然后开始抒情式叙事,有什么比平等更为重要的呢?难道我们要看着外卖员象中国人这么拼,这么辛苦,却收入这么低?但欧洲的外卖员虽然效率低,但收入堪比教授,这才是天堂。

  

第二种人说:

  

欧洲这种地方呆不了,去银行不方便,一堆各种审查,办个银行卡要两周,吃饭奇贵,工薪阶层一个月去不了两次馆子,极不方便,点一个外卖,质量又差,送过来全是凉的,还得自己再次加热。各种家庭服务都是天价,想请个人上门装个空调,动辄几百欧,但工资却只有1500-2500欧,欧洲那些所谓的中产,在中国全是屌丝,周末就是买点方便食品,带块地毯到免费公园里坐一天,哪有中国这么丰富多彩的周末,洗脚、唱K、按摩、洗浴自助。他们花不起这个钱。

  

你看,明明就是一个客观现实,他们都生活在欧洲,但却对什么是繁荣,什么是发达,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

  

然而,经济学对发达、繁荣有着清晰的定义。

  

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发达社会呢?从特征上来看,分工越细化,这个社会越发达。

  

这一原理,由古典经济学家的李嘉图早就深刻地揭示了,他在比较优势原理中证明了,不管双方对任何一个生产领域的效率高低,分工都将带来更多的产出,都将参与分工的人变得更富。

  

那么,什么叫分工细化呢?那就是每一个人参与的社会分工类别越少越好,以前一个机械厂的钳工, 钻削、铰削、锯切、划线、刮削、錾削、锉削、弯曲、铆接、研磨、攻丝、套丝、矫正这些都要做。

  

但现在,这些工作要么分工成为 划线 钳工、 模具 钳工、 机修 钳工、 装配 钳工,或者就直接被很多专业机器所取代,一个机器或一个刀具,只干生产线中的一个活,一个原来由一个钳工干的活,被分解成为几十个工序,几十台机器,甚至几家工厂在干。

  

甚至这些工厂还分布在不同的国家。

  

这就叫分工细化了。

  

人类用来形容社会进步的名词,比如发达繁荣,其实都在指向分工细化。以前的程序员,什么都干,现在呢,有些只干一个事,就是语音模型中的一个领域,分工细化到了极致,才有了人工智能各领域的繁荣。

  

分工细化的结果,就是所有产业效率的增加,同时又达成成本的下降,以及劳动者收入的增加。

  

为什么欧美外卖渗透率不高(用户数量少),因为欧美的外卖领域分工不细化,效率不高。

  

有人就要问了,外卖不就是一个人送吗?需要什么分工呢?

  

你看看美团是一个什么体量的公司?11万人。这11万人中,光是配套外卖这一行动的人就可能有上万人,有人专门研究路线算法,有人专门研究派订单的效率,有人专门研究商户出餐时间与外卖员位置之间的算法,要达成外卖员尽快拿到餐,并且沿路拿到单,送到路线接近的顾客手里去,可能需要上千人的程序员队伍,以及各种管理人员。

  

只有这样的分工,才能达成外卖员半小时送达。

  

那么,全职外卖员的实际产出,即一天能送出的外卖量,少的达到三十到四十份,多的,可以达到50份以上。

  

但欧洲的外卖员,一天能送的外卖量只有十几份。

  

欧洲的城市布局与中国并没有大的区别,不是美国那种城郊大农村模式,而是高度密集的城市 ,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外卖小哥送的量超过了欧洲外卖小哥们的一倍以上。

  

这时,这个外卖小哥的实际产出,就是欧洲小哥们的两倍。

  

之所以货币收入上甚至还不如欧洲外卖小哥,是因为法币世界的汇率问题,如果世界是金本位货币,那么,中欧两个外卖小哥都是在类似的城市送外卖,那么,中国的外卖小哥的收入就要高于欧洲外卖小哥的实际收入近两倍。

  

工作,本质上是一种交换。你生产两条鱼,能在世界上换来五斤米,那你你生产四条,就能换来十斤。

  

分工细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才是收入增长的来源。

  

可惜,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却被不少中国人认定为卷,认定为压榨。

  

分工细化下,消费者和劳动者,都得益了,因为消费者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外卖服务,而劳动者也可以因此获得更多的产能,交换到更多的实际收入。

  

比如,外卖员自已的家人也要点外卖,也会少花钱。如果每一个行业都分工细化,那么,电视机五百一台,服装二十一件,汽车两万一台,价格就会不停地降。所有人都因为分工细化带来的成本下降而获益。

  

这就是发达,这就是繁荣,这就是富裕。

  

你一个月的收入,能进十次馆子,能买齐全屋家电,几个月的收入能买辆普通代步汽车,普通人都可以坐在家里享受外卖服务,而这在欧洲人看来,这叫奢侈消费。

  

在英国点一份外卖,光是配送费要3磅到4磅。就算是在伦敦这种收入最高的城市,他们的平均月薪只有3000磅。大量中位数收入以下的人点外卖,就点不起了,就会嫌贵。

  

整个西欧,外卖渗透率只有12%左右,这代表着更多的人在吃饭方面是自力更生。渗透率更高的美国为18%左右,而在中国,达到了35%。

  

如果计算单数,中国的外卖订单量是美国的八至十倍左右,因为价格不一样。

  

但中国的总人口不到美国的四倍,也即,中国人享受到的外卖服务更多。这叫什么?这就叫在这一领域更发达。

  

人人都自己在家里做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行动,是一种分工不细化的表现。各种自动化厨具的生产,都是为了提高在家做饭的效率。放在四十年前,普通农民光为了准备做饭,得一个专人,需要砍柴,需要烧火,需要到菜地里找菜,需要上集市去买菜。碰上过年,还需要一群人来杀一头猪,想搞一顿饭,是很复杂的工作。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外面吃饭,点外卖或下馆子,比如新加坡人就不怎么在家做饭了,这就叫作分工体系的发达,这就叫作繁荣。

  

同理,欧美的各种服务业价格无比高昂,上门修个东西,几百美元甚至几千美元,装个空调,都要几百欧,这不叫尊重劳动者,这叫分工效率低下,逼得所有的消费者必须自给自足。

  

美国有一个特殊的商场,一般中国人想不到的商场 ,那就是大型工具店,在中国,这类商品主要服务于商家,什么电钻,电锯,木工工具等等,但在美国却是服务于每一个家庭的男人。

  

美国的男人,需要电工、木工、建筑工等各种专业知识,甚至要学会修车,因为人工成本太高,尽可能要自己解决。

  

这样的社会就是分工不发达的结果,哪里是发达的象征呢?一个程序员,为什么需要学什么木工呢?美国人的车库里装着的那些工具,平时大量闲置,他有拿在一个专业工人手里天天用更有效率吗?这是资源的最佳配置吗?

  

就象你三年准备搬一次家,但是,你得自己买一台货车备家里,你认为这是发达?

  

与很多人想的不同,贫穷地区的地方,尽管人力便宜,但服务业分工,一样无比落后 。

  

印度的外卖渗透率,也远不如中国。而在非洲更穷的地方,外卖市场几乎不存在,因为人力资源便宜,请一个妇女专职做饭,成本还更低。但与专业饭店的做饭效率比起来,一个好的快餐厅,十个人,一天可以出一千单以上,人均服务100人,而一个非洲妇女,只服务于三五个人的就餐。

  

不仅效率低,质量也比不上快餐厅,同等质量的餐饮,实际上也远远贵于外卖发达的地方。

  

中国人有过深刻的体会,我读大学之前,几乎没有下过馆子吃过正餐,最多就是去吃个小吃,因为太贵了,吃不起。

  

现在无数中国人明明享受着这些方便,这些分工带来的繁荣,却认为,这是内卷,这是压榨。

  

所以啊,即使你生在一个不断进步的地方,也一样有人认为这些进步是落后,是贫困。

  

否则,这些年,为什么这么多声音对着平台经济喊打喊杀?明明给每一个消费者带来了无比方便廉价的服务,让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却想要干掉他们?疯了吗?

  

相反,如果朝鲜的叙事包装一下,比如换成北欧,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免费,免费医疗,国家包办一切,无数人依然无比向往。

  

无数国家从贫困走向了富裕,然后又由富转贫,这就是原因所在。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