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04418 位访问者

一季度全国医保即时结算拨付1657亿元

来源:中国药店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5   | |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国24个省份实施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覆盖定点医药机构24.67万家,拨付金额1657亿元。其中,定点药店14.20万家,拨付金额83亿元。

  

这组数据不仅是政策推进的“进度条”,更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直观展现出即时结算改革的强大影响力与渗透力。

  

政策出台:破解行业发展困局

  

长期以来,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结算回款较慢。一笔医保应付费用自患者出院后一般需要40至60天才能到账,药品耗材供货企业的货款回款时间则平均在半年左右。

  

为解决这一问题,2025年1月9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优化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政策,为定点医药机构运行注入“活水”。

  

《通知》发布后,各地积极响应,河北、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相继出台省级即时结算文件,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落地。

  

创新实践:多元路径推动改革

  

《通知》公布了三种路径供各地选择:优化传统结算方式,压缩月结算时长;推进逐笔申报拨付,提高拨付频次;按月预拨,逐笔入组记账。

  

各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结合统筹地区基金运行状况、定点医药机构的实际需求和信用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改革方式。

 

(一)优化传统结算方式,压缩月结算时长

  

吉林、黑龙江、广西等地区采用的是压缩月结算时长的方式。最大限度压缩月结算周期,全面压缩医保基金结算清单上传质控、对账、申报、智能审核、请款、拨付等工作时间,审核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拨付。

  

这种方式有效缩短了医保基金的结算周期,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

  

(二)推进逐笔申报拨付,提高拨付频次

  

河北、浙江、安徽、河南等省份选用的是提高拨付频次的方式。将月批量申报拨付,提速至旬、周、日;鼓励逐笔申报、逐笔按比例拨付。在原有月结算、年度清算流程基础上,增加拨付次数。

  

以河北为例,该省医保部门在向符合条件的定点医药机构预付周转金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政策,将医保部门资金审核拨付流程由原来的“月结算、年清算”,调整为“系统自动对账审核、按比例日拨付、月度小清算、年清算”,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全流程自动无缝衔接,定点医药机构“无感”,但医保回款“日日到账”。

  

(三)按月预拨,逐笔入组记账

  

北京、上海等地选用的是按月预拨的方式。依据当年基金预算、往年月基金支出规模,按月提前拨付医保基金给定点医药机构。逐笔按病种付费入组、记账,同步审核、扣款,绩效考核与年度清算挂钩。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医保部门分类实行“按月预拨”和“据实结算”两种方式:

  

1、按月预拨:对医保基金发生规模较大(上年度职工医保基金支出≥2000万元或居民医保基金支出≥1500万元)的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管理,医保基金按月预拨,即每月医保提前将基金拨付给医疗机构,缓解医院资金垫付压力。

 

2、据实结算:对于非总额预付管理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实行据实结算,即在医药机构提供医药服务后,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随时向医保部门申报,医保部门收到申报后,即时结算医保基金。

  

行业蜕变:从资金解困到生态重构

  

过去,依赖月度预拨付和年度清算的医保支付模式,让药店在运营中不得不自行垫付大量医保报销费用。在租金成本攀升、人工费用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资金周转难题成为压在药店身上的“重担”。

  

如今,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推进,恰似久旱后的甘霖,为药店行业带来全方位利好。

  

资金回笼周期的大幅缩短,直接缓解了药店资金链紧张局面,有效降低因资金短缺引发的经营风险,避免“欠薪”“拖欠货款”等问题。从而让药店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优化服务、拓展业务、提升药品储备等方面,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