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10916 位访问者

比较 | 芝派之基数 VS 奥派之序数

来源:古老板的老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5   | |

这里我先要介绍关于”利益最大化“这一个概念的芝奥分歧来源。

  

芝派认为,利益最大化,才能说明理性,因为人会比较、会选择,因此,他的行动必然体现了利益最大化,不能仅以利益来说明人的行动特质,必须要增加利益最大化,否则如何体现人们在不同利益下的选择呢?

  

比如,在代价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肯定选择质量更好的产品。

  

而奥派则认为,最大化这个词是错误的,因为最大,是一种基于数量的比较,而利益的数量,是无法用数量的方式进行比较的。

  

比如,你要去游泳,还是去跑步,这二者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你通过什么方式能比较出来,哪一个是更大的呢?

  

芝派所说的利益比较,是一种基数比较,他或许在某一些场景下符合直觉,比如,同样的工作性质,一个给你开八千工资,另一个给你开六千工资,我们选择了八千,因为八千给六千多了两千。

  

然而,在奥派看来,这已经开始在背离主观价值论了。

  

在主观价值当中,人们对每一个选择的评值方式,不是通过基数方式,而是通过序数方式。

  

解释一下:

  

所谓基数方式,就是自然世界的特点,一切是可以加总的, 所以 基数 表示数量的。比如35公斤比40公斤少了五个单位。

  

而 序数是 表示顺序的,他是比如,你排在第一名,他排在第二名。

  

人们在进行行动选择时,他的选择规律是基数还是序数呢?

  

当然是序数。正如我前面说的例子,游泳和跑步,可能进行基数的比较吗?你选择的时候会认为游泳带来的快乐值是3000,而跑步带来的快乐值是2000,高了一千,因此你选择了游泳?当然不是如此。

  

而是在你的主观价值中,游泳排名1、跑步排名2或3,你的任何行动选择中,都有一个主观价值排序表。

  

这张表是以1、2、3、4来进行排序的。

  

人们面对的是一个稀缺性的世界,身体也是稀缺的,而欲望是无限的,你必须在多个目标中选择一个排序最高的进行完成。

  

因此,奥派认为,芝派的最大化这个词,就是错误的,大小是基数概念,不是序数概念,如果用到大小,这等于就要滑入客观价值论了。

  

芝派虽然也认同主观价值论,个人主义方法论,但对主观价值的理解程度,远远低于奥派。

  

回到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上来。  

  

奥派对机会成本的解释是: 成本 即他所放弃的次好选择。

  

你有一个店,可以租出去,可以自己经营,出租可以获得2000块收入,但你选择了自己经营,那一定在是主观上认定自己经营优于出租。

  

有人会说,那就一定是认为自己赚钱超过2000房租,这不是基数计算吗?这就是古典经济学包括芝派一直以来的缺失,因为奥派是行动人理论,他将所有的行动中的选择都纳入了行动学理论大厦。

  

而芝派和古典经济学,经常会陷入只将人的利润(可货币计算)意图的行动纳入分析的困境。

  

我自己经营,也可以是不考虑盈利,甚至亏损也不在乎,比如我就开个小咖啡厅,只为了每天清闲,与朋友们天天吹牛,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种主观价值,与2000块房租,能用哪个大哪个小的方式比较吗?不能。只能说,我的消费价值、小资情调生活情趣价值排序高于把这个店出租出去2000块的收入。

  

这时,一个人选择开一个店,收店租只是他放弃的次优选择,而不是什么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好了,看到这里,你是认为哪一个机会成本的理解,更为正确呢?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