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36642 位访问者

这么好的技术,为啥公立医院不推广?

来源:林掌柜  作者:林掌柜  发布时间:2025-07-28   | |

近期,据多家媒体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时挂牌了8个专病中心,包括肺癌中心、尿路上皮癌中心、肾上腺疾病中心、高血压中心、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儿童肾脏泌尿系统疾病中心、体重管理中心。

 

然而,在“专病崛起”时代潮流下,无高值耗材、无高价设备、无高价药品的“三无”好专病和好技术,民营医疗情有独钟、率先引进推广,公立医院却无动于衷、迟迟推广不开。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下肢静脉曲张CHIVA疗法,即“基于血流动力学的保留静脉门诊局麻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传统治疗手段主要是抽剥手术、硬化剂注射和激光、射频消融技术。1988年, CHIVA治疗理念最早由法国著名血管病专家、国际超声血流动力学先驱Claude Franceschi(克劳德-弗朗切斯基)提出。

 

2012年,国内医生集团概念首倡者、著名静脉病专家张强医生首次引进CHIVA手术理念。

 

2017年,张强医生集团全面采用CHIVA技术,取代以往静脉破坏性手术,不仅保留静脉功能,而且仅需局部麻醉,无需住院,当天治疗后患者即可下地行走或上班,复发率低,无需穿戴弹力袜,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更好。

 

同样是下肢静脉曲张,不同的治疗手段也可以区分出是否属于消费医疗。血淋淋的传统抽剥手术自然不属于消费医疗,而技术更先进、患者体验更好、不依赖基本医保支付的CHIVA疗法显然就属于消费医疗范畴。

 

截至目前,公立医院乃至大三甲医院仍少有开展和推广CHIVA手术,这究竟是何缘故?掌柜认为,除了开展CHIVA手术必须掌握的血流动力学确实较为难学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利益”。

 

CHIVA疗法仅需一台普通超声仪,无需高价设备和高值药品,更不需要耗材。这在公立医疗体制和医疗服务严格限价体系下,无论是医生和还是医院都很难有动力去学习和引进。

 

技术再难学,势必也能拿下,何况是在人才济济的公立三甲医院,利益若难得,那就真的难了,这是人性使然!

 

这就造成了,“三无”好专病和好技术存在“公立消极、民营积极”的反差现象。

 

这些年,作为相对抗周期的医疗服务行业也处于低迷状态,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疗,日子都不好过。

 

为了“求生”和降本增效,不止是民营医疗,连“大而全”的公立三甲医院都越来越专注发展细分专病了。

 

事实上,公立医院做专病早已有之,只是不叫“中心”而叫“门诊”。

 

在北京,宣武医院有重症肌无力、帕金森、便秘等门诊,儿童医院有肥胖、哮喘、遗尿等门诊,友谊医院有糖尿病、肌无力、记忆障碍等门诊,北大人民医院有干燥综合征、妊高症、葡萄膜炎、前列腺癌等门诊。

 

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更是一次性开设了疼痛、眩晕、睡眠障碍、骨质疏松、高血压、痛风、癫痫、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100多个专病门诊。瑞金医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开设了专病门诊,迄今也已开设了100多个。

 

众所周知,临床学科划分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即从学科到专科再到专病。市场运营则是“反其道而为之”,打造特色专病和特色项目,以专病带专科,从专科到学科,从学科到机构。

 

专病除了锚定“细分为王”战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真正落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而不是事实上的“以产品和服务乃至自我为中心”。

 

以特色专病和特色项目为出发点,更有利于打造“跨学科专病”。患者或客户往往只知道自己的需求或症状,却并不清楚究竟该挂哪个科。

 

站在患者或客户角度,很多专病尤其是新的细分项目,如疼痛、肥胖、睡眠、眩晕、抑郁症、儿童生长发育等专病或项目,都需要跨学科联合诊治,才能实现更好的综合疗效、更好的客户体验,而不是临床分科诊治的“先入为主、各自为战”模式。

 

这已不单单是“术业有专攻”的需要,更是“打破专科局限、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体现联合优势”的需要。

 

在资金、人才、注意力等核心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只有专注才能聚力,只有聚力才能专业,只有专业才能占领客户心智。

 

“市场越细分,整体市场越小,个体市场越大”,必将成为医疗行业尤其是消费医疗从业者的普遍共识。

 

通过下肢静脉曲张CHIVA疗法案例,我们也可以预见,同样是替代患者手术痛苦大、术后易感染护理繁琐的传统腋臭手术,有高值耗材的微波治疗和耗材成本更低的射频微针疗法,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大概率也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现在,我们更能理解,在医保严控环境下,为啥公立医院拓展消费医疗,大多首选成立医疗美容中心和屈光手术中心了吧?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