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608788 位访问者

大型医院巡查审计“绩效”最怕啥?

来源:健康界  作者:秦永方   发布时间:2025-11-19   | |

大型医院巡查启动后,绩效板块最容易被"点名"的,其实只有两件事:

  

绩效方案里任何与"业务收入"直接/变相挂钩的条款;在大型医院巡查这场严格的 "大考" 中,绩效与收入挂钩无疑被视为最敏感的 "显性红线"。国家早有明文规定,坚决禁止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这一禁令的背后,是对医疗行业公益性的坚守,是要杜绝因经济利益诱惑而滋生的种种不良医疗行为 。落实 "两个允许" 绩效工资管理,是当前医院绩效改革的重要方向,它旨在激励医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而不是陷入 "多收多得" 的逐利漩涡 。

  

在 DRG/DIP 预付限额下,国家医保局三令五申,严禁将病组支付标准作为限额与绩效挂钩 。然而,部分医院为了应对医保控费压力,仍然心存侥幸,试图通过一些隐蔽的方式将医保支付限额与绩效挂钩,比如采用 "超支扣罚""结余奖励" 等手段,将医保控费的压力直接传导到医务人员身上 。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在实际巡查中,就有不少医院因为将 DRG 病组结余率纳入科室考核,被认定为变相与病种支付限额挂钩,从而受到了严肃处理 。仍然沿用"多做项目、多计收入、多发绩效"的旧激励逻辑,导致医院"增收不增效",甚至"医保拒付+绩效已发"的双亏局面。

  

只要这两条被巡查组用数据穿透、流程追溯坐实,医院就要面对"退回已发绩效 + 政治红线问责 + 医保拒付罚款"的三重暴击,这就是绩效巡查最怕的"雷"。

  

大型医院巡查"绩效"最怕的,其实是一个简单、粗暴、短视、与政策精神背道而驰的绩效方案。

  

医院要想真正"不怕查",就必须下决心进行绩效改革,打造一个:

  

政策上合规(彻底脱钩收入)、导向上公益(鼓励收治疑难重症)、内涵上重质量(安全与效果是生命线)、方法上精益(用CCHI、DRG/DIP效能评价等精细化管理工具)、结果上共赢(患者获益、医生受激励、医院可持续发展、医保基金有效利用)的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这不仅是应对巡查的权宜之计,更是医院在医改深水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想既躲掉政策雷区,又不被经济风险反噬,医院必须一次把"激励方向盘"打到新坐标--"价值积分 + 成本限额 + 预算总控"三位一体:

  

1、先立"预算总闸"

  

政府给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就是天花板,院级、职系、科室、岗位四级预算一次锁死,杜绝超发、亏损发、账外发。

  

2、再换"积分引擎"

  

借鉴"价值医疗积分驱动绩效管理模式",把原来与收入、项目、检查数量挂钩的指标,全部拆成 4 类积分:

  

劳动效率积分(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占用床日);

  

技术难度积分(CCHI 国家标权重、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占比);

  

病种风险积分(DRG/DIP 权重/CMI、病危病重率);

  

成本管控积分(病种成本、百元医疗收入成本、高值耗材占比)。四类积分相加后 × KPI 得分率,得出"价值积分",再按预算兑换成绩效。

  

3、配套"动态风控"

  

每月用 DRG/DIP 盈亏预警表对病种"红黄绿灯"提示,亏损病种直接扣减成本积分;

  

内部审计科季度穿透抽查,发现任何把"检查收入、耗材收入"重新变相计分的,立即叫停并扣回;

  

绩效软件系统留痕,巡查组要数据能一键导出,避免"口头解释"带来的政治风险。

  

一句话:把"多做项目多拿钱"改成"做难病、做优质量、做低成本才多拿分",让绩效总额在预算笼子里跑,也让医保结余变成医院真正的"奖金池",才能既躲过巡查,又保住现金流。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