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26 位访问者
随着数字医疗获得较快增长以来,尽管费用优势已经被证明并不明显,但其大幅提高了就医的可及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线问诊可及性提升的同时却在某些方面降低了线下问诊的可及性,这对病人的就医形成了另一种不便。未来在市场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线下和线上的可及性将是政策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日,美国《Health Affairs》发表了《Choosing Or Losing In Behavioral Health: A Study Of Patients’ Experiences Selecting Telehealth Versus In-Person Care》,该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健康领域,调研了2071名美国成年人,其中571人在之前一年使用过在线问诊,并对26名患有躁郁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进行了访谈。
调研结果显示,在精神健康诊疗领域,用户参与在线问诊的意愿度达到80%,是线下问诊42%的2倍。不过,在开具处方的问诊中,两者的差距非常小,线上问诊是54%,线下问诊是58%。虽然用户更有意愿参与线上问诊,但很多情况是被迫的,调研显示,22%的用户说他们的医生只提供线上服务,而只有9%的用户说他们的医生只提供线下服务。
而在访谈部分,大部分受访者说他们更偏好线下服务,因为线下问诊更个性化且有助于沟通。受访者希望医生能同时提供两种服务模式,但实际上医生并没有给患者选择的权利,也从来不问患者的就医偏好。
从精神健康问诊的特征来看,其不需要线下的检查也不需要面诊,是最具可替代性的问诊模式。事实上,自从在线问诊开始快速增长以来,精神健康问诊在线上问诊总诊次的占比一直相当高。
根据美国卫生福利部(HHS)属下的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lanning and Evaluation(ASPE)发布的一份名为《Medicare Beneficiaries’ Use of Telehealth in 2020: Trends by Beneficiary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的报告,2020年,线上问诊占Medicare下总诊次的6.5%。全科的在线问诊获得了24倍的增长,占到全科总诊次的8.3%,专科虽然获得了38倍的增速,但只占到了专科总诊次的2.6%,精神类的增速为32倍,且占到精神类总诊次的38.1%。
如果从美国最大的在线问诊公司Teladoc来看,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趋势。BetterHelp是Teladoc在2015年收购来的公司,主要提供精神健康的在线问诊,其营收占比原先并不高,但疫情的到来快速推高了其营收,从2020年的3.45亿美元大幅上升到2022年的10.2亿美元。付费用户数也在2022年达到了42万人,相比于2021年的31万人,年增速有37%,远高于其他板块。
由于精神在线问诊是全自费的,Teladoc的营收驱动主要来自广告投放,虽然营销成本要高于传统在线问诊,但营收增速较快,成为Teladoc营收的主要增长来源。2022年,Teladoc的营收增长了3.74亿美元,其中BetterHelp就贡献了2.98亿美元,全科、其他专科在线问诊和慢病管理只贡献了7572.5万美元。
但是,从《Health Affairs》发布的文章来看,即使在精神健康领域,用户对线下问诊仍有着明确的偏好,只是在很多时候被迫选择线上问诊。这就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线问诊的主要优势是大幅提高服务的可及性,特别是对于原先要排队很久才能就医的用户带来了明确的便利。但是,在精神健康领域,部分服务提供方走向了方面,只向用户提供在线问诊,而不再提供线下问诊,这为用户创造了另一种可及性的困境,特别是那些对于隐私和数据泄露有担心的更倾向于面诊的用户。
虽然,在全科和其他专科领域,线上问诊并没有出现替代线下的趋势,更多的是以补充的形式存在。但是,精神健康专科的可及性错位已经给政策制定者一个明确的信号,如何制定更具弹性的激励政策来推进可及性的提高,而不是以一种问诊模式去替代另一种问诊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