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25 位访问者

2024上半年15种处方药转OTC,同比增长50%

来源:新康界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31   | |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核,众生片和强肾片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品种名单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一并发布。

  

  经《第一药店财智》分析整理,这是今年关于处方药转非处方药的第七批公示名单,自此,2024年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的由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OTC)药的品种已多达15款。对比去年同期,仅有三批共10个处方药转非处方药。

  

  从已公布的处转非批次来看,列表药品多为由中药转化为非处方(OTC)药,如最新批次公布的强肾片、众生片等产品。

  

  此外,今年已公布的处转非批次有8个商品被列为双跨药品,分别为清咽喉颗粒、阿胶当归胶囊、胃舒宁片、枸橼酸铋钾胶囊、妇血康颗粒、雪山胃宝胶囊、强肾片、众生片。双跨药品常见的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药,消化系统药物,以及中成药等,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法莫替丁、普奈生等常见药品也均为双跨药品。

  

  双跨药品在药店购买时,作为非处方药进行使用,而从医院开具则作为处方药使用。这种双跨药的设置,使患者小病小伤能够经过自己判断在药店获得药品,减轻了医疗负担,也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01 处方药转OTC,多方利好

  

  之所以会出现某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类药物的疗效被确诊为低不良反应、低相关风险

  

  依托于我国药品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处转非”的扩容正在形成多方受益的局面。

  

  于国家而言,医疗和医药的支出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由处方药转到乙类OTC的品种会退出国家医保报销体系。因此长远来看,“处转非”将是节约国家医保资金的有效措施。

  

  对于患者来说,不需要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购药更加便捷。根据《药品管理法》对处方药、非处方药甲类/乙类的分类管理要求,药品由处方药变为OTC之后,患者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购药渠道增加,购药更加便捷,尤其利好部分需要长期购药的患者。

  

  对于药企来说,处转非会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销售量,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对于药品零售企业而言,需要时刻关注处转非药品名单情况,及时调整现有的品类结构,以满足患者通过药店、O2O渠道,在不用处方的情况下直接购买这类药品的需求。

  

  02 处方药转为OTC,哪些范围可申请?

  

  中康CMH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国零售药店销售额达1326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下跌4.0%。仅从3月来看,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环比提升,但同比下滑5.9%。市场调研发现,今年零售市场4、5月同样不容乐观,非常时期但凡利于药店发展的信息,都显得格外重要。

  

  为保证处方药转为OTC更加合乎市场需求,更加科学安全。5月20日,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CDR)公开征求《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申请范围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时间为2024年6月22日前。

  

  《征求意见稿》显示,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处方药,符合以下条件的,申请人均可向评价中心提出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申请。

  

  (一)符合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评价指导原则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二)适合消费者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药疗、自我监护。

  

  (三)制剂或其成分(组分)己在我国上市,临床广泛使用,安全性良好。

  

  以下情形为处方药申请转换为非处方药的排除范围:

 

     (一)用于急救和其他患者不宜自我治疗疾病的药品。如用于肿瘤、青光眼、消化道溃疡、精神病、糖尿病、肝病、肾病、前列腺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性传播疾病等的治疗药品。

  

  (二)消费者不便自我使用的药物剂型,如注射剂、埋植剂等。

  

  (三)用药期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医学监护和指导的药品,如抗凝类、解毒类药品和疫苗等。

  

  (四)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的药品,如需要严格避光、低温等条件保存的药品。

  

  (五)作用于全身的抗菌药、激素(避孕药除外)。

  

  (六)依据《含毒性药材中成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评价处理原则》规定,不予转换的含毒性药材中成药。

  

  (七)原料药、药用辅料、中药材、饮片。

  

  (八)国家规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

  

  (九)其它不符合非处方药要求的药品。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