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25 位访问者
随着门诊统筹的推进,药店不仅面临客户回流到医疗机构的问题,也将迎来严监管,原来以医保获客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将迎来明显挑战。在压力面前,药店市场将真正出现分化,从原先以医保为主来获客的模式变为医保药店和非医保药店分流的模式。
长期以来,零售药店的发展一直是逆周期的,尤其在疫情后的线下零售整体收缩的态势下,零售药店仍然逆势增长。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3年)》,2023年,全国零售药店数量达到66.7万家。而2014年,全国药店数量只有43.5万家,十年间增长了23万家。
药店数量的高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医保对药店的推动作用。2018-2022年,医保个帐在药店的花费从1645亿元上升到2212亿元。由于原先药店只能使用医保个帐支付,医保对药店的支付并没有按照类似医院那样的统筹基金监管模式。因此,与医院相比,药店的监管要相对宽松。
但随着门诊统筹的推开,零售药店首先面临处方回流院内的挑战。由于门诊统筹是伴随着个帐减少同时发生的,个人在获取药品的选择上必然会倾向于能够使用门诊统筹的机构,由于医院和社区诊所都能够使用门诊统筹,而不是所有药店都能使用门诊统筹,处方甚至OTC的购买都会向医疗机构回流。
不过,随着部分药店能获取门诊统筹的医保额度,与医院之间有着强利益关系的院边店将获得更多。虽然院边店会获得持续增长,但竞争也将白热化,主要依赖与院内的关系和利益。不过,院边店的单店营收虽然较高,但由于要保证院内的利益,毛利会较低,很难有利润。
虽然院边店能获得明显增长,但药店的监管也将等同于医院,不仅对进销存系统进行监控,药价的监管也将强化,重点在反欺诈、浪费和滥用。比如,近日,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对一心堂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指出“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暂停医保结算的定点零售门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匹配、处方药销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
而另一方面,随着四同价格治理在全国的铺开,药价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将大大减少,这对连锁药店在部分价格高地获得更高收益的模式带来了冲击。
因此,由于医保个帐的减少和对药店的监管强化,特别是药店监管与院内一致性,除了院边店,一部分零售药店将不得不减少对医保的依赖,日趋向大健康方向发展。
其实,在医保改革真正推向药店之前,零售药店是没有改革动力的。由于来自医保的收入占到40%,且无需提供真正的服务,药店对提高成本的任何改进没有迫切需求。但由此也导致了零售药店整体竞争能力的弱势。
由于长期依赖医保导流和面向老年人的定位,依靠话术引诱购买高毛利产品的模式并不是有效留住客户的方法。另一方面,面向中青年人的各类健康产品、食品等的销售能力又非常匮乏,特别是在店面设计和营销的专业能力上没有体系化的培训,导致员工流失率较高。
所以,对于零售药店市场来说,在门诊统筹和监管强化导致的市场转型过程中,院边店会获得持续增长,但竞争也将白热化,主要依赖与院内的关系和利益。由于处方外流规模有限,在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市场会出现明显调整。由于医保个帐的减少和对骗保的打压,其他零售药店将越来越减少对医保的依赖,大部分药店只能向类似日本药妆店的模式转型,这将考验药店对产品的选择和销售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