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25 位访问者
2024年8月10日,第十七届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2024西普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大会主题为“承压前行——从存量走向增量的破与立”。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以《政策驱动下的产业变迁》为主题,从纵览全局的角度,深度剖析不断推进的医改给健康产业带来的变化。
(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01 从“量变”到“质变”
从“十四五”赋予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发展定位,到“二十大”再度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系列高质量国策中,对医疗健康行业的蓝图描绘有着清晰的轨迹,也驱动着产业不断向前。
李俊国指出,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民众对健康的需求也到达了历史最高点,但同时医疗健康产业的提升却是低迷的,究其背后原因,在于医疗健康的供给问题。
而如何解决这种医疗健康供给与民众健康需求的适配问题,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所在。医改政策的不断演进,推动产业从“量”到“质”的转变。
但在需求有效满足的基础上,控制社会卫生总成本的过快增长实际是一个世界性的医改难题,且医药健康产业的降费增效的难度高于其他产业。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医改重心在于扩大医疗服务可及性与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等。我国的医疗政策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但目前仍需要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商保覆盖不足、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挑战。
李俊国表示,我国“三医联动”已持续推进有年,虽各板块的改革进度尚参差不齐,但对医药健康产业的影响已经明显在市场各参与方的业绩中体现出来。
同时,注重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我国近几年医改推进的新亮点,包括医保覆盖面扩大、就医便利性提高、惠民政策等,如果医保资金能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这一方向将会继续强化。
02 医疗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
目前医疗方面的改革成效,主要在于初步建成分级诊疗体系,并以此为医改上下联动的抓手,同时通过医疗资源的下沉,实现医联体内的基层与大医院初步双向转诊和医疗资源共享,处方流转逐渐形成闭环。
从相关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4%,较2015年增长9.8%。85.8%的县级医院具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35.1%的县级医院具备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全国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666个,县域医疗共同体4028个,跨区域专科联盟5900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由2015年的1058万增长到2020年的2507.5万,年均增长19.5%。
公立医院层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定位是公益性,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成本等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质效。这也使得医疗服务创新、人工智能、患者体验、医疗大数据成为2024年公立医院的改革关键词。
另一方面,医疗反腐常态化、长期化,也是全社会系统性反腐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通过多部门协同的方式,已推动医疗反腐工作不断深入。
03 医药供给侧改革:创新药生态构建任重道远
2016年《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政策发布,我国医改也随着一致性评价的开启,推动医药领域实现“腾笼换鸟”、降本增效。
一方面,国产仿制药质量提升且加速替代原研,医疗费用降低,代表着医改的“降本”,而将一致性评价与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相结合,使中标品牌在院内渠道销量快速增长,同时大大提高采购效率,则意味着“增效”。
但李俊国指出,一致性评价与药品集采关联后,在医保价格上能带来的实际优势程度还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改革的深入也推动创新药研发标准的快速提升,通过政策强力驱动实质性的创新,医药健康产业的高水平重复泡沫被挤破。
相关报告数据显示:
2021-2023年我国获批新药国产比例从4%增加到了48%;
2019-2023年NMPA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上升明显;
2019-2021年全球首次上市创新药及首发国家中,在中国首发创新药比例从13.4%提高到了30%;
2023年内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数量已增加到58起。
李俊国强调,在相关支持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创新药研发创新成果初显,但创新药生态构建还任重道远。
04 医保供给侧改革:市场要预见并适应“震荡期”
医保改革牵动整个市场格局,提升参保人福利成为当前阶段医保改革重要方向,体现在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基础上,医保目录的扩容、报销面的扩大和报销额度的提升等有序突进。同时,医保部门管理上的一专多能逐渐强化、更为夯实。
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约13.34亿人,较2013年提升133.7%,参保覆盖面已稳定在95%以上,药品总数则达3088种(不含中药饮片)。
来自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快速放大,从2019年近60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近500亿元,增长了7.1倍。
得益于此,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预计可为患者减负超过400亿元。医保支付方式的优化也大大减轻患者负担,2023年全国已有超9成统筹地区开展DRG/DIP付费,参保人个人负担较2021年减少约215亿元。
李俊国指出,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日益明显,支付改革的力度加强。医保支付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优化的阶段,政策上动态调整在一个时期内是常态,市场需要预见并适应由此带来的“震荡期”。
总体而言,医保改革下的个账改革、门诊共济、药店统筹等系列配套措施,对医疗机构利好会更多。近日最新的医保药品价格治理引发行业热议,对此李俊国表示,药价管控其实是医保部门的既定职能。
但李俊国也提到,不同药品渠道的特点及分工,将随着政策演进和市场需求多元而变得更为清晰。虽然目前药品零售市场受到冲击,但仍是活力最强的板块,因此对该市场的未来始终看好。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支付端医疗保障覆盖率提升的情况下,医保基金结存增长率却在放缓。
背后的问题,在于医保资金的流量增量已经靠近天花板,而居民医保的筹资能力低,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未被满足的医疗保障需求越来越多,将使得医保资金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分享到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