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25 位访问者
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一句话是邓小平的名言。这一句话,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却是一句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简单、最为重要,又最为深刻的道理。
在邓小平120年诞辰的纪念日,重新理解这一句话,对我们了解邓小平的贡献、理解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的历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没有错,历史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宣言,甚至包括皇帝的口号,都许给人们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从未有人说过,这个社会的未来,应该是迈向贫困的。
但即使如此,发展也从未被清晰定义。
发展的定义
在古代的政治理想中,国泰民安往往用来形容一个美好的未来,以古代知识分子的经验,他们无法想象普通人越来越富可以实现,只能将民众的目标,定为安稳。
即使是现代知识分子,在经历过工商经济发展后,依然有大量的人将民众的幸福当作梦想,当作愿景。
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幸福的标准则是五花八门。
邓小平的这一句发展就是硬道理,首先是诠释了发展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人说,邓小平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没有错,以社会科学领域,只有发展是值得追求,且可以追求的。
发展就是硬道理,指的是目标就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需求,尤其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福利。
发展无法承诺给你幸福和满足,但它会尽其所能,用物质来满足你的需求,比如让你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
但有些人批评这种实用主义,说它只看重物质,忽略了人的精神需求。
他们认为,人不仅仅是为了吃好、穿好、住好,还有更深层次的追求,比如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一个人内心空虚,即使他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举个栗子,就像一个富翁,他可能有很多钱,可以买到世界上最好的美食、最豪华的房子,但如果他内心感到孤独和空虚,这些物质的东西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普通家庭,虽然物质条件一般,但家人和睦,相互关爱,他们可能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满足。
这些人认为,这种实用主义发展,会导致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没有为人们提供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但他们忽视了一点: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不是靠外在的东西,而是只能来自人的内心。
发展可以帮人们解决的问题是,比如让大家都有更多的食品、更多的衣服、更好的居住条件、更便利的出行手段,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是来自于人们内心的追求和渴望。
物质条件的改善,只能为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提供更好的基础,但仅仅是基础,而不能直接带来精神需求的满足。
追求发展的实用主义并不是不重视精神需求,而是它相信,这些需求是内在的,不能通过外在的手段来满足,你是无法以人们的幸福作为目标的,因为找不到实现路径。
把发展作为目标,是在说,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物质条件丰富的外部环境,因为只有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才能更好地追求内心的富足。
川普天天说让美国伟大起来,伟大就是一种主观的理解,而不是客观的目标,如果他的目标是让美国的每一个人生活实际所得增加,变得更富,那么,这样的目标,才是客观的,才是可评估的。
否则美国在外面打一仗,是否让美国伟大了呢?这就各说各话了。
发展生产力,让全社会生产的消费品多起来,生产效率提高上去,让每一个的可以享用的产品(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增加。
仅有发展可以成为一个客观目标,其他的主观的目标,都不容易找到正确的手段来达成。
硬道理破除了手段困境
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变高,全世界所有的政治人物,或多或少都会许下这个愿景,但是硬道理这三个字,决定了手段的选择。
发展就是硬道理是在说,不仅仅发展是最为重要的目标,还要以发展为目标,选择最佳的手段。
如果因为意识形态的桎梏,你不愿意选择市场经济的手段,那发展就不是硬目标了,维护意识形态变成了硬目标了。
邓小平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过往的守旧思想还非常强大。这些守旧思想,经常对改革开放的批评就是:
你这种手段选择是错误的。你怎么能吸引外资呢?怎么能将土地出租给外国企业呢?怎么能办私营企业呢?这么干,不就会让社会主义变色了吗?
这些人的硬道理,不是发展,而是:是否符合他心中的意识形态标准。
如果是发展就是硬道理深入人心,那么对于手段的选择,就将不受限制。
因此,邓小平说,市场是手段,计划也是手段,选择哪个,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只有一条路
既然发展就是硬道理,那么,发展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发展这一定义的本身,发展生产力,生产更多。
每一个人想增加财富,一个地区想要变得富裕,只有生产更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这一定义下,过往的一切限制生产的手段,就必然被打破。
破坏生产的手段是什么?最坏的手段,就是不让生产。
比如,改革开放前,农户养鸭子曾被禁止,这就是一种禁止生产的行动。
当时,私营企业是不能办的,这也是禁止生产。
这种手段当然是对生产的最大破坏,因为生产都不能出现。
所以,那是中国最贫困的时期之一。
除了不让生产,还有大量影响生产的各种破坏手段。
比如,要生产,就必须要有人,要有土地,这是所有生产活动必须有的关键要素。
不让人流动,不让土地可以用于生产,那也不会出现生产活动。
所以改革开放中,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对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逐步解除管制,就是一个必然。
除了基本要素的开放外,还需要产权制度。
我可以使用土地进行生产,但将来呢?是不是一直能生产?于是,承包年限和土地使用时间就开始出现,这就是产权制度。
如果没有产权制度出现,人们就不知道能生产多久,自然不会进行长期才有回报的投资。
产权制度的确立,就标志着产权被保护,不能随意被破坏。
这时,生产才会大量出现。
再其次就是分配制度,生产者从市场获得产出,如果这一产出对应个人努力越精准,那生产就一定会更多。
正如,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但如果一分耕耘今年是0.8份收获,明年是0.6份收获,后年是0.4份收获,那么生产的动力就会减少。
试图分配财富的手段越多,生产越难以扩大。
中国的个体户很长时间内都是定税、低税模式,这就让中国有大量的小企业主,他们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你的生活所需,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他们来服务的。
追求分配的唯一结果,就是生产减少。
各种破坏生产的手段,无非在这几个方面,产权预期不好,不让生产,生产激励性减少,生产过程中约束太多。
当一个地区,生产处于萎靡状态下时,那这意味着贫困的来临,贫困就必然使得一部分人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想啃猪蹄,但太贵,他买不起,于是只能放弃这一目标。
他想开车环游世界,但车太贵,收入太低,他做不到,于是他的目标也得放弃。
如何快速发展
表面上看,生产更多是由科技水平带来的,但进一步追问,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是由什么而来?从长期来看,生产快速增加是由资本结构的变化带来的。
在一个贫困的地方,人人没有储蓄的地方,就意味着没有资本。
没有资本,人们就只能直接生产消费品,比如,每一个人都在土里刨食,生产所得,即全部的消费量。
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民总是这样生活的。为什么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几千年,因为没有资本的累积。
而资本来源于储蓄,是人们省吃俭用,将当下的产出的一部分投资于未来。
天天捕鱼的人,省下来的鱼用于生产渔网。这就是储蓄,这就是资本。
只有在资本的支持下,人们才能研究出更有生产效率的工具——渔网。
这时,生产就扩大了。
以上说明的资本的出现带来生产的扩大,是所有人类财富增长的唯一原因。
你现在能看到的所有大规模生产,全部是资本带来的。
远洋渔轮,需要的资本是天量的,钢铁,卫星,电子设备,捕捞设备,无数个零件,都是由人类从消费中节省下来的资本,才有可能进行生产。
没有人能直接消费钢铁,钢铁是很多效率工具的原料。
所以,发展的要义就是累积资本,不断地进行更高级的生产活动。
这时,引进外资,保护产权,让国内出现资本积累,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去市场投资,研发效率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就是发展的唯一方法。
自由就是繁荣
当然还有一些人说,中国虽然有经济发展,但是不自由。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发展就是繁荣,繁荣就是自由。
自由与繁荣一体两面,是一个同义词,一个繁荣的社会,必定是自由度更高的社会,自由的最好的定义就是财产权的保护。
只有在产权保护提高的情况下,繁荣才能持续。如果产权保护越来越差,是不可能越来越繁荣的。
因此,将繁荣当作目标,就是将产权保护当作目标,就是将自由当作目标。
判断一个地区的自由度是否在增加,只有一种指标,那就是资本累积的速度,也即繁荣的速度。体现在具体的指标就是私有资本的投资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的速度有多快。
越来越繁荣,就代表着越来越自由。
发展就代表着自由的实现,不停地发展,就代表着这一地区将变得越来越自由,反之,贫困一定是不自由的结果,物质生产的减少必然是不自由的代名词。
还是那句话,发展就是硬道理!且永远是硬道理。
邓公这一句话,太伟大了。
分享到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