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25 位访问者
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财富增长。
这本应该是一件让所有人欢欣鼓舞的事,但是自2005年之后,一股新的舆论出现了,那就是,新的三座大山正在压垮中国民众。
这一股舆论发展至今,甚至认为所谓的三座大山,正是中国年轻人不生育的原因。
这三座大山指的就是教育、医疗和住房,这一观念充分代表着民众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不满,对改革开放的不满。
但我要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他是某些知识分子创造的观念。本质上,他们依然在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市场化改革。
这一观念在中国的广泛流传,正是中国当下双减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房住不炒等各种政策的真正来源。
这句话错在哪了呢?
消费不会成为大山
教育、医疗和住房,这三项都是消费。
消费是一种满足个人需求的行动,然而人的需求是根据环境而变化的,并且每一个人的需求完全是不一样的。
放在四十年前,我们一样可以说,吃饱饭、自行车、电视机是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大家会同意吗?难道那个时候就没有三座大山了吗?
如果放在某些人身上,孩子出国留学,住上顶级病房、住上豪华别墅,他认为这才是三座大山,你会同意吗?
或许过上几百年,私人游艇、私人飞机、别墅庄园,才是三座大山,你又会同意吗?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对消费品的需求也是无限的,如果人们对消费品的期待就是三座大山,那永远会存在三座大山,因为,不管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这一特性都不会消失。
有人要开始反驳我了,他们要说,这三项是基本需求,不是奢侈品。
可是你知道吗?你说的基本需求,搁在一百年前,就是奢侈品,那个时候的普通家庭的小孩有几个能上学?有几个人能进现代医院住院治疗?有几个人可以住上有水有电的楼房?
当然,持有“三座大山”观念的朋友们,对这三项也是有着具体而又清晰的要求的。
彻底免费的教育,但一个老师教一百个学生,你接受吗?
彻底免费的医疗,碰上严重点的病,就发个止疼片,打个营养吊针,你接受吗?
彻底免费的住房,没有洗手间,甚至没有厨房的筒子楼,你接受吗?
当然不接受。
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希望这些消费品全部由政府财政来承担,还希望是达到他心中的质量的消费品。
孩子教育,得小班制,老师得有礼貌有学历,德智体美劳得样样发展,还得作业少,多夸奖,最好大家不搞竞争;
医疗最好医生都是知心大姐,一见面就聊半小时,从起病原因聊到外太空,最好不错过每一个细节,过程中医生全程微笑,如沐春风;不管什么病,最好的药都得用得上,不能让病人因为没钱吃好药而死。
房子一百平米起,水电气齐全还得有电梯,没有花园的不叫房子,小区得有保安,有地下停车库,三证齐全,还随时可以升值换钱,这才叫房子。
他们对这些消费品是有质量要求的,而不是只是希望这些消费品就是免费。
所以,三座大山论,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标准。一种消费的渴望,却构成了压迫,这是无比荒谬的。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认为这三项消费品才是大山,却不认为苹果手机也是大山呢,他们不都是消费品吗?
渴望被包养的观念
之所以是这三个消费品构成了三座大山,因为这三项是大部分中国人人生中最重要、且最重大的消费品。
绝大多数普通家庭中一生总和开支中,这三项占比非常高,远远超过其他的消费品。
开支占比高是因为它是人生的必需品吗?其实不是,而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偏好导致的。
一辈子租房,是不是一生都有房子住呢?从消费的角度上来说,与买房子是一回事,为什么要买房呢?因为房子需要成为家庭资产安全的压舱石,有一个重资产房子在手上,才能应对风险。
房子真的很贵吗?我所在的城市东莞,在商品房均价4万的城中心,也有5000一平米的房子出售。
当然,你懂的,这是小产权房。
他与商品房的区别在于,他不构成资产,无法出售。但这样的房子,这些人看不上,他们要的是能炒的房子,能转手出售甚至能升值的房子。
也就是他们不希望别人炒房,但希望自已能炒。
一个不能炒的房子,他是万万不会买的。
房贷是压力吗?这是一个定期储蓄,因为每月的房贷还款,都在形成实实在在的资产,这才是真相。
还房贷的人,不过是努力存钱的一群人。存钱,怎么能叫作压力呢?你可以不存啊!
你可以租房,或者买个小产权房,这样,你根本没有房贷的压力。
是对资产的渴望,让所谓的房奴背上的房贷的压力,这是自找的,而不是外部环境施加的。
当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在大城市努力存钱还房贷的人都有了很好的回报,如果认定他们当年的还贷是大山,能不能把这座大山换给别人?他肯定是不同意的。
医疗的需求和教育的需求,也不是压力,而是来源于比较。
国企工人们羡慕四十年前的免费医疗福利,当时的工人们去医院治疗可以全额报销,但那真的是好的医疗服务吗?当然不是。
一个医院能有一台X片就算是不错了,1980年,中国首都北京才引进了第一台CT。
没有CT这种设备,意味着大量的疾病根本诊断不了,也无法对症下药。即使找到了正确的病症,当时能使用的药品数量也是现在的几十分之一。
这完全是低质量的医疗服务,如果现在给这些要求希望没有医疗负担的人这种质量的服务,他们会大喊大叫的。
他们希望的是又免费又高质量还与世界与时俱进的医疗服务。
换言之,他们渴望的是一种消费无止境,有点任何毛病立刻可以穷尽一切医疗资源的服务。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因为所有人的消费都面临一个约束,那就是消费总是有止境的。
这些希望医疗全额由政府负担的人,完全不顾一个现实,那就是,在七十年代末,中国平均寿命只有66岁。
而现在的中国,人均寿命已经达了78.2岁,接近发达国家标准了,原因是中国医疗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化的,哪怕是公立医院为主。
中国的公立医院院长们,天天谈的是效益,是产出,这实际上是国企运营模式,正是这种半拉子的市场化,让中国的平均寿命现在超过了美国。
医疗和任何消费品的属性都是一样的,只要允许市场化哪怕是部分,就会出现供给增加,从而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既然服装、餐饮在市场化的环境下,都让普通人可以不用过年才换新衣了,你怎么会认为医疗市场化就会让普通人消费不起呢?
而教育更不是所谓的大山,教育费用的增加源于两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民众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期望值增加,才会增加教育消费。
没有人逼你送孩子去学书法,学舞蹈,这完全是对孩子的期望值提升带来的消费,能把这种定义为大山吗?
第二个原因是土地资源供给不足导致的城市过于密集,就出现了各种服务业的成本过高。
比如,用地的缺少,导致低价民营教育难以出现,而大学教育,更不会构成所谓的负担,因为大学生是成年人了,他所受的职业教育其实是一种投资,投资产出比才是关键,而不是消费多少钱。
清华大学学生一年收五万十万的学费,高吗?不高。如果他毕业还不上这个学费,上什么清华呢?
任何一种消费,都不可能构成大山,他们只是希望人生中的最重要的消费被某个富婆包了,他可以随便刷富婆的卡,但真的能做到吗?
当然不存在,因为他们将迎来真正的大山。
真正的大山是什么?
真正的大山是强制性的,是个人无法选择的。
你可以不去上好幼儿园,可以不去买贵房子,可以有些病不去治,你都有选择,但真正的大山,是你没有选择的。
比如,越来越高的税收。
上海的一个普通员工,每月强制上缴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已经要超出公司支付总费用的40%了。社保的本质就是税,美国就直接叫社会保障税。
这个你是没得选择的,是政府强制收取。
但这个大山是怎么来的?
这个大山,正是应对上面的所谓三座大山的舆论而出台的政策。并且,为了解决三座大山,这座真正的大山现在越来越高了。
人们为了应对想象中的大山,却呼吁来了真正的大山。
这个大山不够高,不够大吗? 算算你自已和公司每年交了多少社保钱就知道了。
福利主义已经在中国失败过一次
福利主义不是改革开放,福利主义是改革开放前就广泛实施过的制度。在城市,人们大多身处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之中,由这些机构承担了职工的生老病死。
很多大国企,有食堂、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有自己的医院,给职工盖免费的房子,承担职工的退休金。
当然农村也有,只不过质量极低,比如赤脚医生制度。农村之前实施过的人民公社,也曾经搞过七包十一包十六包等福利制度,早就撑不住垮了。
七里营公社是全国第一个挂起“人民公社”牌子的公社,是新乡最富的公社。这里给我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实行了供给制。公社书记说他们实行十六“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以至理发、洗澡、缝纫、电费,都由公社包了。
而在八十年代,福利主义也将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带垮了,无数国企天天面临着退休老人要求报销病费的报销单,只能不断地找上级政府要钱。
改革开放正是一场自负其责的市场化改革。
福利主义是人人将手插在别人的兜里花钱,因此毫不在意花多少,可以短时间就将所有人的粮食储备全部花光,直到后来吃不上饭。
没有自负其责,就不存在市场化的基础。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不用担心产出被别人拿走,才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发展基础。
几年前,刘鹤副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明,中国不会走向福利主义。 但中国的福利支出其实已经不小了,一年的财政支出高达十几万亿元。
但对于持有“三座大山”观念的人来说,这才哪到哪,中国离福利社会还远着呢。
他们一心要推动中国搞更多的福利,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迎来真正的大山,你的收入中的一部分将不能由你个人决定,将上缴给国家,让国家代替你作主分给谁使用。
这就是当下中国的状况,大山论正在一步一步地建造真正的大山。
中国的社保费率已经达到全球最高的水准,意味着参与社保的人正在承受全世界最重的大山,他们要出钱给别人家的老人看病,给别人家的老人养老。
抛弃了改革开放的精神,抛弃了自负其责的市场化标准,只会带来财富的毁灭和集体的贫困。
吃过一遍苦,中国人并没有吸取教训,现在还得再吃一次。
分享到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