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94750 位访问者

长护险制度的推进与挑战:从试点到全面建立的探索

来源:金融界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2   |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金融工具,逐渐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长护险在全国49个城市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护理待遇。然而,在制度推进的过程中,覆盖范围有限、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护理供给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长护险全面推广的挑战。

  

长护险的试点工作为制度的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某一保险公司在陕西汉中探索增加了助浴特色护理服务项目和辅具租赁服务,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专业护理;在江苏无锡,创立了失能巡查“地域+时间”巡查模式,通过差异化复评提升服务精准度。这些创新举措为长护险的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试点地区的碎片化政策和地区差异化发展水平,使得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设计成为首要难题。如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国性的制度框架,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是长护险发展的另一大挑战。目前,长护险资金主要依赖于医保基金,财政支持力度较小,缺乏独立的筹资渠道和明确的个人缴费要求。这种单一的筹资模式不仅增加了医保基金的压力,也限制了长护险的可持续性。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探索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筹资机制,成为长护险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护理供给不足是长护险面临的又一难题。随着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护理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据统计,2030年我国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口将增至1亿人,而护理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却难以满足需求。护理产业发展滞后、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护理人才流失严重。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标准化水平,是解决护理供给不足的关键。

  

此外,长护险的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保障水平较低,成为制度推广的短板。农村居民的护理需求同样迫切,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长护险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面临较大困难。探索农村长护险制度,扩大参保对象范围,完善农村医疗护理资源配置,是推动长护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尽管长护险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扩大试点”到“加快建立”,长护险的制度探索从“量变”到“质变”,标志着其从地方试点经验积累转向国家顶层设计的系统性落地。未来,通过完善政策框架、优化筹资机制、提升护理供给能力,长护险有望为更多失能人员提供保障,缓解家庭照护负担,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