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50010 位访问者
药品追溯码体系能实现药品一物一码、物码同追,对保证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例,详细介绍药品追溯码如何创新药学服务模式?
系统覆盖药品管理全周期环节
在入库端源头把控,实现高效采集。在药品入库环节,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医院采用入库源头采集追溯码模式,将追溯码扫描工作前移至供应商卸货环节,规避给药库人员增加工作量。针对整件药品,扫描最大包装追溯码;对于拆零药品,逐盒扫描。借助供应链平台与“码上放心”平台对接,高效完成对大、中、小包装追溯码的解析。同时,供应链系统将最小包装追溯码回传至医院信息系统(HIS),同步上传至医保平台。
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对药品品种及数量的精准核对,避免了药品入库环节出现差错,在药品标识码发生变更时,系统能够及时提示,要求供应商主动更新首营资料,进一步保障了药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门诊发药环节,医院创新性地将整盒药品和拆零药品的追溯码采集拆解为前台与后台结合的模式,没有改变药师原有的工作流程和习惯,这样能够实现对包括麻精药品在内的所有拆零药品的追溯码采集,真正做到应扫尽扫,最大程度提高追溯码采集率。
随着这一模式的上线,门诊发药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人机配合实现了二级核对,从而杜绝发药差错的发生;优化操作界面,将患者信息、药品信息与追溯码信息集中显示在一个界面,无须药师来回切换窗口;追溯码采集上传与发药确认一键完成,无须反复确认,大幅度缓解了药师工作的精神压力,提升了发药速度,避免患者排队。在单个窗口日均处方量1000张的情况下,高峰期患者排队时间不超过3分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在住院药品追溯码采集方面,没有改变药师的工作流程。医院创新采用药护结合模式,将追溯码采集延伸至护士端。护士在患者床旁发药时,完成追溯码采集。这一模式不仅没有给护士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还借助追溯码采集实现了护士端的人机二次核对,避免差错,提升了护理质量,更有力地保障了医疗安全。
外配药品管理是医院近年来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如何辨别这些药品的真伪并进行质量管控,一直是困扰医院的难题。为此,医院将外配药品也纳入追溯码采集管理中,通过护士端完成对外配药品追溯码的采集,实现了药品验收和二次核对,尽可能地保证医疗安全。
精细化管理优势得到凸显
医疗机构进行药品追溯码采集,完成了药品和终端使用者的关联追溯,保证了对药品从生产到流通、使用环节的全程数字化监管,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药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打通了药品追溯码管理闭环,守护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追溯码的前7位为药品标识码,是识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药品通用名称、剂型、制剂规格和包装规格的唯一代码。HIS的药品字典中录入药品追溯码前7位信息。药师在扫描药品追溯码发药时,系统自动将扫描获取的追溯码中前7位信息与HIS药品字典中的已录入的药品标识码进行比较。如果相符,系统会自动记录扫描获取的20位追溯码并保存至电子处方信息;如果不符,发药界面会弹窗提示药品品种错误。同时,如果扫描药品数量不符,发药界面会弹窗要求重新扫描,提示药品是否多发或少发。因此药品追溯码扫描,在二级核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对药品种类及数量的核对环节,确保药品发放准确无误。
药品追溯码的第8至第16位为药品的生产标识码,当出现药品质量问题需要召回相关药品时,可以通过查询发药系统准确定位追溯码信息,快速调取药品处方,锁定相关患者,高效实现药品追溯和召回,有效提升药品监管效率,实现药品质量全链条管理和可追溯,提升药品质量监管水平。
医保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从后台系统对采集上传的追溯码大数据进行监测,精准监控药品的流通轨迹和溯源信息,有效避免假冒药、回流药、串换药流通,切实为患者用药安全把好关。
通过在入库端、门诊端、住院端、外配药品端对追溯码进行全面采集,医院实现了对门诊患者、住院患者院内、院外药品全流程闭环可追溯管理。药品追溯码的应用实现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保证药品在流通、使用环节的安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并能够打击药品回流,助力医保药品使用监管,对追溯召回问题药品等都起到关键作用。
![]()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