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60796 位访问者

本月底执行!医用耗材分类新规来了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整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7   | |

来源:易联起航、国家医保局

  

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9月12日召开医保医用耗材分类规则解读会,重点介绍医保医用耗材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及优化调整情况。

  

会议详细解读了血管介入支架等七类医用耗材的分类调整规则,强调通过统一分类编码实现医保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目前,国家医保耗材编码数据库已覆盖1.5万家企业、9.16万张注册证,优化后的分类解决了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问题,为价格监测、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提供支撑。在地方对接上,要求9月底前全面落地实施,各地可设置不超过三个月的过渡期。

  

01 医保耗材标准化建设背景与意义

  

医疗保障标准化是医保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医保信息业务编码统一是临床规范使用、企业创新和医保高效运行的基础。

  

医用耗材因分类难度大、规格型号复杂、涉及企业多,成为医保编码中的"硬骨头"。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坚持高站位推进医保标准化和信息化,2022年3月建成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统一了23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

  

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代码的建立解决了同物异名、异物同名问题,助力价格监测工作精准化。以药物洗脱冠脉支架为例,通过分类代码前15位可精准锁定13个厂家生产的37个注册证、1658个规格型号的产品,实现价格监测。

  

02 医保耗材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数据库基本情况:根据2019年发布的编码规则和方法建立,坚持"建库有依据、内容有分类、数据有标准"原则,涵盖17个一级分类、174个二级分类、1046个三级分类和8962个材质规格分类。

  

动态维护机制:企业可通过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填报维护产品信息,国家医保局定期收集、组织专家论证后统一发布。

  

数据规模: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布耗材分类代码10.36万条,涵盖1.5万家企业、9.16万张注册证、14.09万件单件产品、1337.96万个规格型号。

  

全国应用情况:2022年3月随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在31个省份和兵团落地,实现纵向全贯通(国家-省-市-县)和横向全覆盖(医保改革、管理、服务等领域)。

  

03 7类医用耗材分类优化与调整情况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组织专家启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的修订工作并公开征求意见。

  

2025年4月,国家医保局发布《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及医保通用名》,首次对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七大类耗材进行医保通用名赋码,并在修订中形成了更精简、聚焦的目录体系。

  

  

具体来看:

  

  • 一级分类:从7项缩减为4项;
  • 二级分类:从22项缩减为21项,其中5项发生变更;
  • 三级分类:由115项调整为104项,合并17项、变更45项、调减13项;材质特征分类调整幅度较大,从622项大幅缩减为416项。

  

中国社会保障协会项目组专家介绍,修订调整原则主要有:

  

填补分类空白,删除数据库中无产品申报的冗余分类;

  

根据临床和医保管理需求,区分差异较大的产品特征;

  

规范分类名称,与药监部门分类目录保持一致。

  

如:植入式心衰监测器,最初设置了分类,但经过五六年的维护工作,始终没有具体产品在数据库填报。因此在此次调整的过程,综合专家意见,将其从分类当中删除。胆道支架中的不锈钢材质同样是如此。

  

对于药监部门已经有产品注册备案证,但在数据库当中找不到合适分类的,此次经过专家论证,增加了相关的三级分类或者是材质特征。比如输尿管,封堵球囊导管。

  

  

此外,此次调整也注重临床实证与支付价值。对于医保支付管理价值差异较大的,当前未做区分的,此次予以了调增。比如:贲门球囊扩张导管,其注册证和说明书均有单级和多级的特征,且在球囊导管里属于共性的一个特征。而“注气体”与“注液体”的特征在大多数注册证中难以区分,因此将该两种聚合物特征合并成统一的材质聚合物,在医保支付中不予区分。

  

另外,还考虑到结合药监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对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的名称进行规范。如起搏器类材料,在原二级分类下,还包括除颤器,导线等产品,现为了实现更好的产品覆盖,参考了药监部门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把名称规范为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材料。

  

  

04 后续工作落地与规划

  

七类医用耗材医保编码分类调整是国家医保局今年开展的工作,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在9月底前全面落地实施。目前距最后期限不足一个月,未完成省份正加紧赶工中。

  

为确保平稳过渡,医保局明确三项要求:一是各地应设置不超过三个月的过渡期;二是过渡期内新旧编码可并行使用;三是过渡期结束后必须全面启用新编码,确保医保业务标准的统一性、规范性与权威性。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组织力量推进其他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修订优化工作。目前,骨科植入类耗材调整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将适时发布。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