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63793 位访问者

医疗反腐再掀狂澜!中央巡视组直捣设备耗材招采,全链条“连根拔起”腐败

来源:健康凯歌  作者:钟医声  发布时间:2025-09-23   | |

截至2025年7月20日,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组已完成对16个省区市和10个副省级城市的进驻,巡视时间约两个半月(至9月23日左右),明确将“工程建设招投标和医疗购销领域”列为重点监督内容。标志着医疗反腐战役已经从“肌肤”转向“骨髓”的整治阶段。

 

医疗反腐常态化精准化

 

本轮中央巡视规模空前,并且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巡视组在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的来信来电的同时,还重点关注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

 

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190.6万件次,立案52.1万件,处分42万人。点名医药、高校、能源、消防、工程建设等“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成为系统整治对象。医疗反腐高压态势从数据中可见一斑。也彰显了国家层面反腐的坚定决心。

 

医疗反腐走向常态化与精准化的标志之一是系列政策出台。2025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联合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文件从全面强化纠风工作顶层设计、持续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系统纠治医疗服务乱象以及扎实推进保障落实工作四个部分,构建了医疗反腐的全景图。

 

医疗耗材设备采购成为反腐重点战场

 

医疗反腐为什么特别关注耗材和设备采购?答案在于这一领域的高风险和特殊性。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价格昂贵,单台(套)动辄数百万元乃至上亿元,利润空间大,采购决策权集中于医院“一把手”、设备科、财务科等少数关键岗位,权力与资金双重密集,腐败风险天然高,掌握采购决策的关键人物向来是利益围猎的重点对象。

 

近期落马的医疗系统官员中,多数问题都与设备采购相关。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岚(副厅级)就是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医疗设备采购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类似的案例案例比比皆是——开封市中医院原党委书记周广辉为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在“工程项目承接、招标代理、医疗设备采购”等方面提供帮助。兰考县中医院原党总支书记蔡乃宇在采购医疗设备过程中,“违规接受请托,提前商定设备参数信息,帮助特定公司中标”。

 

操作手法隐蔽也是医疗领域腐败难以察觉的重要原因。常见手段包括,设置排他性招标参数、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等。广东省审计发现,6家医院通过违规设置排他性参数等方式变相指定供应商,招投标程序流于形式,涉及医疗设备采购项目13个、金额高达1.76亿元。

 

穿透式审计与大数据成监管利器

 

面对医疗腐败新型变异和隐形问题,传统的监管方式已显得已力不从心。而今监管技术创新成为提升效能的关键。

 

“穿透式审计监督”成为医疗设备招标领域的新型秘密武器。穿透式审计能够对医药购销进行全链条的覆盖,打破传统监管的信息壁垒。

 

武汉大学大健康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围指出,穿透式审计通过核查原材料采购、供应商资质、合同条款、资金流向等,实现“微观洞察+宏观统筹”,确保采购行为合规且无利益输送。

 

全国各地审计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湖北武汉审计局聚焦“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使用”环节,严查供应商准入和变更的合规性。甘肃省兰州市审计局则运用Oracle、Python等工具,建立9个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锁定药品违规加价、资产管理漏洞等问题。

 

另一个创新举措是建设“阳光监督”平台。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蒲川建议:“善用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搭建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数据比对、风险预警等功能,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各地纪委监委也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核心做法是把“采购链、使用链、内控链、人事链、医德链”全部纳入大数据模型,通过交叉碰撞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违规返点、人情岗位等隐蔽腐败。浙江省搭建“全省统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以30万元以上设备为监督重点,归集23家医院1300余条相关数据,通过“采购总额突增”规则识别可疑交易,联动人社、税务数据排查“影子关系”,已触发红色预警19.8万条,查实率73%,转线索5.9万件,挽回损失14.09亿元。浙江省金华市推动升级市县乡一体“限额以下工程交易在线”应用,实现限额以下工程交易服务“一网通办”、数据“一网公开”、流程“全程可溯”。

 

从惩处到预防

 

医疗反腐不仅仅是抓几个人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查办案件不是目的,要通过查办案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这一理念正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中纪委强调要“坚持一案一剖析、一案一警示,推动个案查处与系统施治同步发力”,强调通过案件倒查制度漏洞,实现“查处一案、治理一域”。

 

贵州省纪委监委针对被查处“一把手”存在的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设租寻租等问题,协助省委探索制定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一把手”违规干预招投标列为重点情形,并已在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省直单位试点。

 

重庆市北碚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卫健委制定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使用“双十”管理制度》属实,确将“使用金额前十位药品、前十位高值耗材”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并实施动态监测与干预。

 

医药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同样不可或缺。2025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首次明确“医药企业是防范自身商业贿赂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建立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合规体系,并对医药代表、学术推广、捐赠赞助等高风险场景作出禁止性规定

 

医疗反腐走向深水区

 

随着医疗反腐持续深入,带量采购模式下的新型腐败受到重点关注。中纪委在《以案明纪释法|医药产品采购中收受销售方财物构成何罪》一文中介绍了一起骨科主任张某某操纵集采报量收取财物的案例。张某某作为骨科主任,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操控骨科耗材报量、要求科室医生优先使用某品牌耗材,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并收受287万元财物,最终被认定为构成受贿罪。

 

中纪委多次强调要“坚持个案查处与系统施治同步推进”,意味着医疗反腐不能仅流于表面,要向深层问题开刀。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王茂生10年间在基建、设备、药品三面“围猎”,受贿2.07亿元,被判处无期徒刑。茂名市纪委监委以案为鉴,向全市31家公立医院下发“三张清单”(权力、风险、责任),推动市卫健局修订《公立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指引》,把“300万元以上设备采购”必须提交院长办公会集体论证、纪委书记列席写入制度。同时上线“茂名市医疗采购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接财政、医保、供应商共8类数据,2025年1—7月已拦截异常采购9笔,涉及金额1.3亿元。

 

《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推动医药代表在医疗机构内的合规管理,完善医药购销领域行贿人、受贿人“黑名单”制度和不良单位记录制度。“受贿行贿一起查”已在医疗领域具体化、制度化,不仅查处医生受贿,也同步追究药企、医药代表的行贿责任。

医疗反腐利剑正穿透表层,直达“骨髓”。从雷霆惩处个案到全链条精准打击,从传统式监管,再到大数据穿透式审计,超越了单纯的反腐战役,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医疗领域的实践。它不仅要剔除腐败刮骨疗毒,更是在重构晴朗的医疗生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在阳光下运行。反腐与制度、技术深度融合,看到的不仅是对违法者的震慑,更是对医疗初心的回归与守护。这是一条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的道路,最终指向,是让公共医疗资源真正惠及于民,筑牢健康中国的基石。

 

 

参考资料

在创新中狠抓落实丨突出重点关口前移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__中国政府网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岚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大数据赋能公权力监督的浙江探索之二丨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手段

余杭:“五链”一体构建医疗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网络

《中国纪检监察报》新闻版头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紧盯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设租寻租等问题贵州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整治

《贵州日报》“党风廉政”专版丨8个关键句看贵州2025年正风肃纪反腐怎么干

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深化风腐同查同治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