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531482 位访问者
7月14日国家医保局披露了《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详实,图表丰富,信息量很大。
这应该是各部委中最优质的一份公报。个人观感,评价各部委施政水平,最直观的维度就是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及时性,国家医保局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医保局年收入3.5万亿,支出3万亿,公报内容可谓字面意义一字千金。数据变化趋势、内容的增添删减,都值得认真学习。特别是结尾新增章节“医保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代表着后续医保管理思路更加注重综合效益?
1、医保参保总人数连续三年下滑
2022年参保人数下滑1800余万人,2023年下滑1200余万人,2024年下滑720余万。主因还是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连续六年下滑拖累。
2、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持续下滑
2017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连续5年下滑,近几年下滑人数尤其多,2022年下滑2500余万人,2023年下滑2050余万人,2024年略有收窄至近1600万人。
居民医保其实大部分收入都来自财政补贴,参保居民得利更多,是一项善政、德政。经济形势一般,有些人可能也就只图眼前了。
3、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结构变化大,灵活就业占比提升
灵活就业等其他方式参与医保的人员近年快速增长,贡献度最大。
企业部分占比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绝对人数也首次出现罕见下滑,2023年下滑33万人,2024年再次小幅回升。退休人员持续增长,应届生源源不断,企业部分参保人员停滞,不知何故。
机关事业部分人数稳定上升。
灵活就业及其他人员参保人数近三年开始有大幅增加,增幅分别达到约400万人、800万人、600万人。滴滴、外卖人员陆续参保,可能贡献巨大。
4、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增长迅速,首次不再显示“在职退休比”
过往公告都会显示职工医保的“在职退休比”,这一数据对于基金未来平衡测算至关重要。大多数退休职工并不需要继续缴纳医保,历史上人口结构红利期、医保草创初期退休人员极为有限等等诸多原因造成这一制度惯性,给未来留下不小压力。
2024年,3.8亿人里退休职工已经达到1.05亿人,在职退休比降低到2.63左右,未来随着生育率持续低位徘徊,人口持续老龄化,在职退休比可改善空间极为有限。
医保本质依然是代际统筹支付。缴纳的统筹部分大多支付给疾病高发期的离退休人员。等到80,90后退休,若极端情况下一退休对应一个在职,届时恐怕需要财政货币化进行实际待遇的稀释。
5、职工医保筹资结余巨大
2024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73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4120亿元,累计结存30446亿元。
2024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390亿元,个人账户支出5880亿元,个人账户当期结存510亿元,累计结存14472亿元。
职工参保人里的2.71亿人,负担了统筹部分1.73万亿的大部分筹资,粗略估算人均统筹部分缴纳6300多元,个人账户人均缴纳2300元(不考虑单建统筹参保)。缴费按照工资比例进行,方差可能较大,最高档月薪3.5万左右,公司及个人要缴纳上限约5万人民币/年。不同缴费水准自然形成对医保不同层次的期待,给医保整体待遇/目录的管理也造成一定压力。
支持生育养育尽快提高下一代绝对数量,才是社保医保系统可以尽量正常的根本之策。尽可能多储备纸币似乎也并不明智,每年医保统筹部分每年近5000亿累计近4万亿的结余,可以认为是一种全社会面向未来的强制储蓄,在目前经济低迷状况下,可能一定程度加剧企业及个人负担。
医保也在尽力支持生育方面的待遇保障,2024年享受各项生育保险待遇36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2%;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各地也已经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希望能有更高层面的综合性措施尽快落地出台吧。
当然,区域不平衡极为严重,人口流出地入不敷出、人口流入地比如深圳结余更大,期待更高层次的统筹加速推进。
6、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多年稳定,出院人次、诊疗人次续创新高
一般人在放开后,发烧感冒、头疼脑热次数应该都有明显提升,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为持久,反映在职工医保、居民就诊人次在2023年快速增长后,2024年并未下滑,甚至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达到创纪录的30.4亿次、30亿次。出院人次在2023年开放初高位基础上,继续增长。
高情商说法——“看病就诊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7、更加注重医疗、医药行业感受,删去降幅、减负等文字,新增——医保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在医保药品目录一节中,删去“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当年累计为患者减负近2300亿元”;
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一节中,删去“平均降价”幅度;
删去医药价格治理一节介绍;
医保尺幅改革中,新增“九成以上的统筹地区建立了特例单议、谈判协商机制”;
最后新增整个章节介绍“医保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一)赋能“三医”发展: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6.4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1%,既为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医药行业发展、医药技术进步、产业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建立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大大缩短。2018年至2024年,医保谈判新增药品协议期内销售额超过54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超过3700亿元。
(三)赋能参保人就医购药:深化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扩大个人账户共济的人员范围和资金使用范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拓宽至近亲属,资金使用逐步实现由省域内共济扩大到跨省共济。2024年个人账户共济使用512亿元,促进盘活存量资金,有效减轻参保人就医负担。
8、总结
医保局掌管巨额医保资金但各地财政宽紧程度各异,资金安全可持续、患者获得感、医院/医生切身利益、医药企业存亡发展,各方利益矛盾交织,身负重任自然一举一动影响巨大,天然受到更多审视,也每每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
在如此环境下,作为一个年轻部委能协调各方关切,顶着压力打破固有利益藩篱,保持各项改革举措快速落地并不断迭代,难能可贵。
这几年,重大改革措施不断——药品及医疗器械多轮集采、异地就医结算、常态化医保目录更新淘汰、支付方式改革、基金监管制度、信息化系统建设等等,成果有目共睹。
有一些措施直指行业沉疴,断人财路,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年多来,医保局是和媒体互动保持频率最高的部委之一,透明度是个人所观察部委中做得最好的,尤其远胜大医疗口其他同侪。
公生明,廉生威。各项政策提前吹风,落地前后媒体密集报道,面对争议能迅速反馈,针对政策落地产业反馈情况,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小步慢跑不断迭代优化。
新的阶段,似乎已在连续多年更加强调兼顾医药产业(药械)、医疗行业(服务价格)的三医联动模式。
医保目录、第十一批集采实施进展在即,多方都空前关注,也期待社会、行业给勇于改革者多一些宽容度,给一些庞大的传统药“利益既得者”更多威慑和压力。
![]()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