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607028 位访问者
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村卫生室里,李大夫用听诊器仔细聆听着村民的胸腔,捕捉他的呼吸与细微的心跳。这是他在这片土地上行医的第三十个年头。“明年,我可能就要离开这里了。”李大夫一边整理着药品,一边平静地说道。村卫生室将与乡镇卫生院合并。
在山东,村医王强(化名)从业三十多年,月收入仅两三千元。“村医这个行业越来越难了,”他感慨道。据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过去8年间,我国乡村医生数量以每年减少3—5万人的速度持续下降。全国村卫生室比2018年减少了约4万个,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减幅超过10万人。
近日,贵州省发布《进一步促进贵州省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黔府办发〔2025〕17号)(下简称《措施》),最受关注的一条政策“严格准入与退出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招聘“门槛”。低学历临聘人员是此次重点清退的对象。
村医与农村医疗困境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乡村医生队伍正面临着“只出不进”的困境,老龄化严重、新鲜血液补不进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山东宁阳县为例,全县1000名乡村医生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占5%,刚够一个零头;而50岁以上的占了足足一半以上,村里的健康守护权,大多还攥在这些这些临近退休“老村医”手里。
《202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639147名乡村医生,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还不到7%,反观45岁以上的,占比高达72.3%。这意味着,再过十年八年,大批村医会陆续退休,而能接棒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
这份坚守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的乡村医生,一句话道尽了无数村医的日常:“大年初一就上班,一直干到腊月三十,没黑没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村里老人多、病患散,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一个电话就得上门,全年无休早已是常态。
可这般辛劳,换来的收入却非常有限。山东某县202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乡村医生平均年收入才31159元,分摊到每个月,仅2535元。这点钱,要支撑一家人的开销,还要应对日常的人情往来、零星支出,实在捉襟见肘。
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很多村医只能“身兼数职”。忙完诊所的活儿,就一头扎进地里种庄稼,或是圈起一块地方养猪养鸡,靠着这些副业勉强维持生计。这份“半医半农”的状态,藏着他们的无奈。
贵州村医专业化改革
为破解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措施》,包含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举措,给乡村医疗注入了新的希望。
其中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对村医“进门”和“出门”的严格规范。政策明确,新招聘的乡村医生,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相当于给村医岗位设了道“门槛”,确保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碰到真正懂医的专业人。当然,考虑到基层实际情况,也不是“一刀切”。不满足上述条件的,中等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的,或者经过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的也能报名,不过得先过岗前培训这一关,合格了才能注册拿到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对于已经在岗但还没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政策也划了“硬杠杠”:县级部门每2年要开展一次从业考核,要是考核不合格,又没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次考核,或者再次考核还是没通过,那就得注销执业注册、收回执业证书。这是倒逼村医提升专业能力,毕竟看病救人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退出机制上,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原则上不再继续聘用执业,确有需要的可返聘。兼顾了队伍更新的同时,又不浪费老村医的经验。
并且这次政策还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到2026年,全省乡村医生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要达到60%,让高学历人才在基层医疗中挑大梁。到2027年,乡村医生队伍的学历、年龄等结构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彻底改变过去“老人守摊、新人难来”的局面。
这些措施看似“严格”,实则充满温度。通过规范准入守住了医疗质量的底线,又通过考核激励和灵活返聘兼顾了实际需求,推动乡村医生队伍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对贵州的父老乡亲们来说,这意味着未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靠谱的医疗服务。对于想扎根基层的医学人才来说,有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乡村医疗的“根”终于能扎得更稳了。
分流安置与人才补充并行
贵州省的政策里说得清清楚楚,要加快推进村卫生员分流转岗,引导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重新就业。2025年,省级层面要出台乡村医生从业情况考核的实施细则,到时候基本完成村卫生员的分流转岗工作了。对于那些不符合新准入条件但还在岗的村医,贵州没搞“一刀切”政策,而是采用“留用一批、转岗一批、培训一批、退养一批”的综合办法来安置。符合条件的老村医,能进入乡镇卫生院或者中心村卫生室继续工作。那些年纪较轻、暂时没达到准入标准的,也能享受到免费培训和学历提升的机会。
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如今已成了充实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通过这个专项计划录用的近7500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都已经陆续到岗,给乡村医疗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枣庄市齐安社区,78岁的孙阿姨特意来找新来的大学生村医陈医生做推拿。“腰疼啊,都是好多年的老毛病了,一到阴雨天就难受。这都是第四次来这儿推拿了,小陈大夫技术是真不错,服务态度也好得没话说,耐心又细致,我都琢磨着给孩子送面锦旗呢!”孙阿姨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24岁的陈医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当初看到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的消息,他没多想就报了名,一路顺利通过考试,成了枣庄市第一批大学生乡村医生。“能把学到的专业用在基层,帮乡亲们解决点小病痛,挺有成就感的。”他笑着说,眼里满是真诚。
和他一样,通过这个专项考试进入千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贾医生也挺满意现在的状态。他直言:“通过专项计划招聘来的大学生村医,五险一金都给交着,每月到手能有四五千块钱,待遇和乡镇卫生院的正式职工一模一样,没啥差别。”这份稳定的保障,也让越来越多的陈医生、贾医生们更安心地扎根在乡村,为乡亲们提供医疗服务。
村医收入与保障的吸引力双翼
要稳住村医队伍,提高待遇、加强保障才是最核心的关键举措。让村医们收入有奔头、生活有保障,才能安心扎根乡村守护乡亲们的健康。《措施》里把这些保障写得明明白白,诚意满满。政策明确提出,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在岗的乡村医生,月均收入不能低于3000元。这个数字就是想让村医们不用为柴米油盐分心,能踏踏实实干好医疗服务。
在补助资金分配上,也做了充分的考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40%以上都要直接用到村级层面,实打实给到村医手上。基本药物制度给乡村医生的补助,还会特意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地区倾斜。山区里的村医看病更不容易,跑山路、守空村,有时半夜还得出诊,就该多拿点补贴,这份倾斜特别合情理。
劳动关系保障方面,更是解决了不少村医的后顾之忧。对于那些不属于“县乡聘、村级用”模式的行政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政策规定由乡镇卫生院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不用再担心“没身份、没保障”,签了合同、缴了社保,心里就踏实多了。
2025年,所有行政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都要实现劳动合同应签尽签,一个都能少。养老问题也一直是村医们最关心的事儿,政策也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属于“县乡聘、村级用”的乡村医生,会按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乡镇卫生院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乡村医生,就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管是哪种聘用模式,都能享受到对应的养老保障。
到2026年,所有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让村医们干得放心、老得安心,不用为晚年生活犯愁。“以前总担心干一辈子村医,老了没着落,现在政策把啥都想到了!”在贵州山区行医二十多年的王医生感慨道,“月收入有了保底,社保也有人缴,以后不用再揪着心干活。咱们守着村里的老老小小,图的就是这份安稳,现在心里总算踏实了。”
这些政策没有空话套话,每一条都戳中村医们的痛点。收入有底线、补助有倾斜、合同有保障、养老有着落,一步步把村医的“后顾之忧”变成“安心底气”。更多村医愿意留下来、扎下根,安心守护乡村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从能看病到看好病的“健康守护站”
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正在发生着变化。贵州省政策明确,到2026年,所有村医基本能识别和初步诊治30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行政村卫生室均具备规范开展慢病管理、常规诊疗、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服务的能力。优化村卫生室布局方面,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有多所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应合并设置,被合并的村卫生室可根据人口分布等情况转为医疗服务点。构建布局均衡、结构合理、便捷高效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27年,力争农村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浙江省已经走在了前面,在全省推行“乡镇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村健康服务站”的三级架构。截至2025年6月,该省已经把1237个村卫生室整合为415个中心村卫生室,还在823个人口较少的村庄设立了健康服务站。这样一来,大村有中心卫生室撑着,小村有健康服务站兜底,医疗资源分配更合理,村民看病也更省心。
乡村医疗的转型关系到每一个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随着村医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能享受到更便捷、全面、安全的卫生健康服务。贵州的政策只是一个缩影,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类似的调整。
《措施》的核心,是让村医队伍的学历结构、执业水平提上来,服务能力和供给强起来,待遇和劳动保障也跟着涨起来。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些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村医,不用怕被淘汰,反而能在新的医疗体系中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更光明的职业前景。乡村医疗的未来,离不开村医的专业化成长,更离不开每一项政策的落地生根。村卫生室越来越规范,村医越来越专业,农村居民的健康也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乡村医疗的进阶之路,正在无数村庄里悄然的酝酿着、改变着。从许多临近退休老村医们的坚守,再到众多年轻村医们新兴力量的注入,从收入保障到专业提升,每一项都落到大家的心坎里。
贵州的《措施》映照出全国乡村医疗从“有”到“优”的转型决心。让村医留得住、干得好,让村民看病不再难。真正扎根守护村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才拥有最坚实的底色。路虽长,已现光的方向。
参考资料: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办发〔2025〕17号)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独立调查丨乡村医生脱“困”记
澎湃:事关乡村医生,贵州最新发布
|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