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11 位访问者
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工信部等曾于2014年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从相关部委的文件看来,认为低价药短缺的原因是以药养医的体制造成的。然而,这显然没有找到低价药短缺的根源。
首先,低价药短缺极为普遍现象,其范围远远大于媒体的报道,其短缺的直接原因是高价药的排挤,而高价药排挤低价药的手段是药品回扣。
媒体的报道中提到的甲巯咪唑、鱼精蛋白、乳酸依沙吖啶等药品都是在治疗中不可用别的药品替代的药品,实际上这些品种的数量是很少的,无论是从品种数量上看,还是从使用规模上看,这类品种的短缺仅仅展示了廉价药短缺的冰山一角。
目前廉价药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大量常用药品70%短缺,例如抗感冒类的感冒清、感冒灵、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金刚烷胺片、病毒灵现在根本就在医院无法买到;再如,治疗肠道感染的氟哌酸、黄连素也在医院无法买到。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价格高出几十倍的药品,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生产经营高价药的企业一方面给医生洗脑,大肆宣扬高价药“质量高,疗效好”,廉价药“质量差、档次低、疗效不可靠”;一方面用大量的回扣来刺激医生开高价药。慢慢的所有医生都说廉价药不好,病人也就不购买和使用廉价药了,搞得廉价药“里外不是人”,根本就竞争不过高价药,慢慢的廉价药不但在医院买不到,就是在药店也很难找了。例如,几毛钱的青霉素是很好的消炎药品,价格低,性能稳定,疗效好,而且副作用小,但是医生给我们开的往往头孢硫脒、头孢拉定等几十块钱的高价抗生素,这些药品不但价格高,而且副作用大,但高价药所包含的回扣能够左右医生的那一支笔。也就是说,低价药短缺的直接原因是药品回扣的泛滥。
照此看来,乳酸依沙吖啶断货的诱因不是厂家不生产、不供货,而是因为这种药品的价格几乎没有回扣的空间,医院特别是医生处方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在无法用有回扣的高价药代替、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市场空间极小,厂家不得不减少产量甚至是停产。要知道,只要有市场,无论利润多么薄,薄利多销还是有利可图的,在市场竞争十分残酷的情况下,厂家怎么会放弃有利可图的市场呢。
简而言之,是因为回扣导致医院采购和使用的积极性不强,进而导致了厂家的少生产和不生产,进而导致短缺,而不是因为厂家不生产、少生产导致的短缺。
二、药品回扣泛滥的根源不是“以药养医”的制度,而是政府集中招标、加价率管制和禁止“二次议价”等三项政策。
有人说,廉价药短缺源于医生收回扣,医生收回扣又源于“以药养医”的制度,果真如此吗?请看事实:
事实一:安徽省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零差率”,已经取消了“以药养医”制度,治疗同一疾病的归脾丸和归脾合剂均中标了,前者的中标价为2元/瓶,后者的中标价为20元/瓶,结果前者的采购额仅有0.3万元,是预计采购额的0.3%,后者的采购额为158万元,是预计采购额的1769%。显然,回扣导致了后者销量的暴涨,但这一暴涨和“以药养医”的制度无关。
事实二:2011年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事件中,同为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ml*0.3g),实行“完全”医药养医政策的山东民营医疗机构的采购价为0.64元/支,零售价为2元/支,而实行“限制”以药养医政策(实行顺价加价15%的政策,即将以药养医的程度限制为15%,不得提高)的北京公立医院的采购价为11元/支,零售价为12.65元/支,医生收受回扣4.4元/支。实行完全以药养医政策的民营医疗机构药价合理,医生没有回扣,而实行“限制”以药养医政策的公立医院药价虚高,医生有40%的回扣,这一鲜明的对比再次证明,以药养医不是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原因。
那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讲,这是政府的不当管制造成的,具体而言包括政府集中招标、加价率管制(包括顺价加价15%、零差率等)和禁止“二次议价”三项政策。
在三项政策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中标价格越高,获益越多,既有明的,暗的更多,公开的价格竞争机制失灵。而且,医疗机构会对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医生收受药品回扣不但不损害医院的收益,甚至会因为回扣的刺激而让处方量价齐升,进而增加医院的药品收益。于是,公开的价格竞争机制失灵,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看谁卖给医院的药品价格更低,而是看谁给医生的回扣更多,谁不违法谁就无法生存。为了不被扭曲的市场所淘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设计并实施“高定价、大回扣”的隐性非法营销竞争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就是重金开路,削减脑袋,通过公关搞定主管招标的卫生行政部门,确保高价中标,为回扣促销留足费用空间。否则,低价中标就会成为“被短缺”、“被消失”的廉价药,因为没有回扣空间而被医生斥之为“档次低、质量差”的药品。第二步,就是通过巨额回扣,刺激医生开药。
号称“破除以药补医”的零差率政策和顺价加价15%政策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属于“伪医药分开”,因为零差率虽然切断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还是让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价越高获利越多,没有明的,暗的更多,还是让公开的价格竞争机制失灵,倒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高定价、大回扣”的隐性竞争策略,否则就要被淘汰。
有关政府部门之所以将医生收受药品回扣归咎于“以药养医”的制度,而且推出零差率这一“伪医药分开”政策,根本原因就在于零差率和顺价加价15%政策没有本质的区别,能够让药企继续“围绕政府部门转”,保留其权力寻租的机会。
第三,解决低价药短缺的出路在于简政放权,取消政府的不当管制。
有鉴于此,解决廉价药短缺的办法就很简单。那就是取消政府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取消顺价加价15%和零差率等对医疗机构的药品加价率管制,实施政府只管药品最高零售价政策。
只要把药品的采购权和定价权归还给医疗机,医疗机构就有了降低药品采购价的积极性和遏制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积极性。这种正常的以药养医制度,不但能够有效的切断医生和药品之间隐性的利益链,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力寻租空间和机会,同时允许医院获取更多的药品购销差价还可以减少医院对政府的财政依赖,还能让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正常的价格、服务和质量的竞争。
借助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公开合法的价格竞争,政府就可以轻松的获得药品价格的真实信息,据此可以对药品的零售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低的调高,高的调低,确保所有的药品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既让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有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又让医疗机构有使用的积极性,不但解决了药价虚高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廉价药短缺的问题,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之呢?
分享到微信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