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552位访问者

公立医院掀起分院建设热潮,2.3万家民营医院洗牌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01   | |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崔笑天 北京报道

 

公立医院的跑马圈地再度开始了。

 

据八点健闻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国北京、上海、山东、陕西等近20个地区,102家三甲公立医院开启了分院建设潮,新增床位数12.8万,投资金额高达1800亿。

 

在公立医院新一轮扩张之下,部分民营医院院长已经感到不安。“疫情之后,大家都觉得公立医院扩张是一个趋势,未来5-10年可能都会这样。”北京茗视光眼科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于泓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己身边已经有一部分民营综合医院的院长想转型,去投资医美、口腔、眼科等消费类的专科医疗赛道。

 

敏锐的资本也嗅到了新风向。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CEO郑玉芬即表示,自己曾认为大陆在医疗服务领域可能会走台湾的路,从公立医院为主到私立医院为主,但是“经过了这次疫情之后我的思路已经调整了,中国未来10年还是会以公立为主,民营医院为辅”。

 

过去几年,政策春风催生了2万余家民营医院。如今,它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将面临考验、洗牌与整合。

 

于泓坦言,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一定会带动民营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遇强则强。“虽然现在对民营医院生存空间的挤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经过5-10年的发展,留下的民营医院会更优质,政策也会变,民营医院能力提升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新政带来民营医院定位微调

 

中国的民营医院已经多年持续放量增长。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3.5万家医院中,公立医院1.2万家,民营医院2.3万家,占比超65%。

 

在这背后,是政策赋予了社会办医在中国医疗体系与国民经济中更重要的角色。2019年,国家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在这份文件中,社会办医的定位从“重要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和满足不同医疗需求的“重要力量”。

 

不过,目前来看,民营医院并未充分实现国家的定位与政策的期待。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民营医院提供的服务量仅有20%左右,整体呈现小、散、乱态势。而在新冠疫情期间,民营医院更是一度被指“缺席抗疫”“当逃兵”。

 

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中国研究所科研办副主任陈秋霖表示:“疫情带来了(民营医院)信任危机,当时有很多讨论,比如公立医院医生都在逆向而行,中国的民营医院去哪了。虽然实际上有很多的民营医院也冲到了前线去,最明显的就是武汉的泰康同济医院,但是我觉得也不冤,因为在关键时候确实有一些民营医院没有做好带头作用,回避了抗疫,也出现了一些漏洞。”

 

而在疫情逐渐平复之后,在最新的政策中,国家对民营医院的定位也出现了调整。“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

 

可以看出,民营医院自2019年,从“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又回归“补充”地位。

 

于泓认为,民营医院作为“补充”地位,是恰到好处的,国家正确评价了民营医院的作用。“医疗本身是具有公益性的,医疗可以产生相对不高但稳定的利润,但利润不能持续增长。持续增长就意味着,要么患者数量增加,要么价格提升,要么降低成本,这三项都是不可持续的。”

 

陈秋霖则坦言,这个定位“非常值得关注”。“重要的文件,用词也及其重要。现在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定位,并不是说让社会办医不发展,不过坦率地说,在这个竞争环境里面,过去几年真正推动社会办医发展的,是限制公立医院的发展,特别是限制公立医院的规模。而据我预计,这一轮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后,对于公立医院的限制是会放松的。”

 

公立医院分院建设浪潮来袭

 

在政策导向之下,各地涌起了公立医院建设热潮。

 

比如,安徽斥资70亿元,建设安徽省立医院滨湖院区,该项目位于滨湖新区,总占地面积332亩,建筑面积94.4万平方米,设置医疗床位2000张,养老床位2500张。将分为二期建设,南地块为一期建设,规划面积162亩,主要是老年医学康复中心的建设;北地块为二期建设,规划面积170亩,主要是综合医院的建设。

 

还有南京砸下60亿元,建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院区。该项目位于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总占地面积265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2500张。医疗服务立足江北新区,辐射周边省份。

 

西安亦斥资57.5亿元,建设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这是西安卫生健康领域十三个重点建设项目中规模最大、床位最多、投资最高的医院,位于西安经开区,规划用地314亩,总建筑面积67.9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000张。

 

可以看出,这一轮公立医院的扩张潮,以建大型分院为主,且多集中在新区。此前,新区多是民营综合医院发展的阵地。“现在一部分发展的不错的民营综合医院,主要是因为一些经济开发区、新区内没有配套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匮乏,政府有意引进社会办医。在该区域医疗需求促进下,民营医院逐渐成长起来,满足了当地的医疗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广东东莞的康华医院、南通瑞慈医院、苏州九龙医院、南京同仁医院、昆明同仁医院等。”于泓说。

 

而如今,一批分院不断建设、落成,它们不仅坐拥总院此前积累下来的品牌资源,也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因此,当地原有的民营医院受到冲击、出现患者倒流,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于泓表示,这对当地患者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因为他们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对政府来说,也会促进患者留在本地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减少跨省就医。

 

同时,这也将倒逼当地的民营医院进一步提升专科水平,加强学科建设。“现在民营医院比较强的一个优势,就是服务。但是公立医院也在提升服务,它们有更新更宽敞的大楼,更方便的就诊流程与数字化服务。而对患者来说,除了对妇产等科室具有高端服务需求,在其他的科室,患者关注的重点其实还是技术。所以民营医院仅靠提升服务,满足高端客户对服务的需求这种思路,未来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于泓说。

 

聚焦基本医疗,路会越走越窄

 

民营综合医院风声鹤唳,民营专科医院的日子也不太好过。相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主要针对相关领域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医疗服务。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专科医院约占民营医院总数的31%。

 

目前,发展较好的民营专科医院,有四个必要条件。东吴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认为,一是医生依赖程度低,设备依赖程度高,比如眼科;二是公立医院重视程度低,比如体检;三是公立医院很强,但产能有限,比如肿瘤放疗、康复医院;四是个性化的高端医疗。“看过去十年民营医院的发展,如果想去动公立医院主流科室的蛋糕,我们觉得很难。”

 

于泓亦表示,民营专科医院能够得以发展,是与公立医院形成互补。一方面,或是因为该专科的技术或者提供的服务超过公立医院,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该专科是公立医院不愿做、提供少、定价低的领域,比如精神、康复、血透等。

 

而在本轮公立医院扩张、高质量发展之下,民营专科医院亦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于泓认为,未来民营专科医院在基本医疗需求方面,要提升技术水平,留住患者;而在非基本医疗需求方面,要走医保范围之外的消费型医疗,满足患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此外,民营医院也可以抓住新的机会,比如更快地引入新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介入健康管理……在公立医院还不熟悉、尚未去做的领域,发掘更多的价值。

 

“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民营医院只靠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路会越来越窄。”于泓说,“因为基本医疗是从基层到大型公立医院都要提供的,并且质量都在提升,价格也受到医保限制,中间的增长空间比较小,民营医院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不过,他也指出,如果在基本医疗方面,“民营医院可以聚焦资源,把某些专科的技术实力做上来,做到特别强,专科带动综合。就不仅可以缓解本地患者向上就医、跨省就医的问题,将患者留在本地,也可以让本院的就诊患者增长,运营得到良性循环。这本来是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期待,但如果民营医院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价值,会进一步被国家认可。所以未来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民营医院一定会有非常强的特色科室。”

 

要敢于拥抱资本,也要谨慎选择

 

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民营医院将迎来整合,规模化、连锁化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一些早早抢占了优质赛道的民营医院,或将获得更快的发展,比如眼科、口腔等消费型医疗。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茗视光眼科,其于2011年创立,迄今已开办10年,主营屈光手术(近视手术)与近视防控两部分业务。以屈光手术为例,其具有标准化流程,耗时短,技术成熟、安全、有效,患者术前术后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于泓表示,在茗视光眼科,每名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为6-7分钟,每天平均能有30台手术。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也提供了较好的口碑传播机会及黏性。

 

“我们定位在非基本医疗需求,不去申请医保。由于建设初期投资非常大,前六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7年才扭亏为盈。现在运营的很好,面积已经有些不够用了。”于泓说。

 

《华夏时报》记者来到茗视光眼科采访时,恰逢高考结束的旺季,虽是工作日,但院内前来检查视力、进行术前准备的高中毕业生很多。

 

于泓表示,虽然去年疫情期间对医院的经营造成了短暂影响,但由于是区域内第一批复工的民营医院,又是消费型医疗,所以问诊量很快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同时,由于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近视状况更得到了家长关注,还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体会到戴眼镜穿防护服的不方便与保护受限,也主动做近视手术。所以疫情之后的问诊量甚至比平时还要更好一些。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亚洲近视发生率高于欧美,而中国近视发生率居亚洲首位,达 48.5%。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预计2025年,中国屈光手术市场规模超700亿元,医学视光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现在,茗视光眼科在于泓执掌下,正在不断扩展医院规模。2020年,新建了特需医疗中心,2021年,又增设了视光中心与定位于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新诊所。“现在是我们的一个转折点,创立10年之后,茗视光迎来了二次创业发展期。我们计划继续扩大人才队伍、引进最新设备,在诊疗业务量方面,希望超过国内的其他单体医院成为第一。行业内各医院的年近视手术量我们都了解,现在我们大概可以排在全国前五。”

 

不仅眼科,越来越多的消费型医疗正受到资本热捧。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医疗行业并购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及行业主管合伙人钱立强表示,近年来,眼科、妇幼、口腔、辅助生殖、医美成为受欢迎赛道。

 

“这些消费型、服务型的医疗,医保占比很低,定价自主权比较大,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并且医美、辅助生殖都有牌照,现在在市场中,牌照业务有一定独占性的优势,过去的这几个月,这两个领域受到了投资界特别关注。”钱立强说。

 

而与前些年不少财务投资者“跨界”入局不同,现在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的资本,以战略投资者为主,其中不乏一些上市公司,进行行业整合与并购,比如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等。

 

钱立强表示,已经上市的医疗企业有很多优势,它们具备体系化的整合能力,效率高,特别是有专科特长的企业,可以为被收购医院,在学科技术、人才管控、品牌导入等方面赋能。这些上市公司具备经验,也有募资的能力,以及明确的资本退出的路径,会成为未来2-3年内行业整合的引领者。

 

于泓亦认为,民营医院与资本联姻,选择行业内的战略投资者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民营医院借助资本,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但是资本要求持续的利润增长,这个要小心,我们是做不到的。资本如果愿意跟我们长久走下去,追求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长,比如5%-10%,那是可以的,如果资本想要上市后套现离开,民营医院则需要更谨慎。”

 

他坦言,资本进入医疗行业,要做好持续投钱、不赚钱的准备,要有公益心。“在顺利的情况下,综合医院5年才有机会实现盈亏平衡,10年可以走上良性循环。专科医院3年可以盈亏平衡,5年可以走上良性循环。”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