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96095位访问者

10年新增300家民营医院,成都是社会办医理想高地吗?

来源:诊锁界  作者:太白  发布时间:2023-02-13   | |

01政策灵活非禁即入,综合医院占半壁江山


 

成都民营医疗一直处在比较有利、友好的发展环境中,早在2001年成都就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管委会,以各种形式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2016年出台的引领性政策非公医疗“非禁即入”的原则相当落地。加上早年成都医保覆盖率低,居民自费医疗比例高,患者在公立、私立的就医选择上并无过分偏见,市场环境促进了大量民营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

 

十年间成都常住人口从1500万增长至2100万,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红利带来巨大的医疗需求空间,加上作为“西南第一城”的区位优势,医疗服务范围辐射云贵川等地,并对四川省内其他地市产生虹吸效应,人口基数的增长促进了民营医疗的繁荣发展。

 

2011年至2021的十年间,成都社会办医院数量从241家增长至544家十年内新增了300家,每年保持8%的复合增长率。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成都民营医院总量仅保持2家新增,在2021年迅速反弹实现12.4%的增长。据四川省卫健委最新数据,截止2022年6月,成都民营医院数量达570家,其中有8家民营医院获得了三级甲等评定,创下全国之最。

 

 

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民营医院数量占了8成之多,但门诊量仅有两成,在2021年约有1660万人去民营医院就诊。以公立医疗补充的定位而言,其门诊量占比符合国家卫健委早期在非公医疗市场份额上所做的规划。但成都各区民营医院发展存在差异,武侯、青羊、双流、成华、金牛传统主城区的医院分布数量最多,尤其是武侯区集中度最高,单一区就有89家民营医院,近年来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已经开始饱和,但城乡结合地区、新区、传统县区仍然在快速增长。

 

在500多家民营医院中,数量庞大的一级民营医院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三级只占医院总量的5%,但33家三级民营医院,已是成都三级医院总量的三分之一,超过了深圳和多数新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

 

 

成都综合医院数量庞大,有315家之多,其中以“大专科小综合”为立院特色的综合医院不在少数,早期成都民营医院市场有较多男科、不孕不育、肾病、皮肤病等专科医院,近年来如口腔、医美、眼科、妇儿等偏向消费属性的医院逐渐增加,因为华西系公立医疗实力强劲,学科技术壁垒和高端人才限制,脑科、肿瘤、心血管等类型的复杂专科民营医院数量稀缺。

 

 

诊锁界根据四川卫健委发布的《四川省医院机构信息(截止2022年6月)》进行研究分析,在成都570多家民营医院中,300多家综合医院之外,整形医院、骨伤科医院、中医院、妇儿医院、口腔医院成为数量最多的门类。

 

作为“医美之都”,成都医疗美容、生活美容机构数量和市场活跃程度超乎想象,医美渗透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人均医美消费也名列前茅,在成都,民营医美机构占总量的94%,33家民营整形医院,330多家私立医美诊所、门诊部,在数量上也是全国单体城市之最。

 

成都眼科医疗市场已经汇聚了国内大多数连锁眼科品牌,除了爱迪眼科、中医大银海眼科等本土品牌,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何氏眼科、佰视佳眼科、德视佳眼科也相继深耕成都……行业人士估算成都眼科医疗的年产值在近20亿元规模,屈光矫正近视手术大约贡献一半市场份额。


 

02扶持重点学科建设,真金白银鼓励民营


 

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党委书记廖志林在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表示,如果把华西系、省医系、中医大系的公立医院拿到一旁,成都的一级公立医院能力是相对薄弱的,这为社会办医留足了成长空间。而在对社会办医的支持上,从等级评审、学科建设专项补贴、三甲补贴上就可见一斑。

 

2019年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中财补助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资金管理方案》中,成都15家民营医院的21个专科项目获得了2100万的中央财政专项补贴,社会办医补贴金额位居全国第二。

 

 

公立医疗的三甲评选之路往往十分漫长,四川省卫健委在鼓励社会办医发展商开辟了医院等级评审的绿色通道,通过一整套的技术标准推动民营医疗向规范化、专业化靠拢。

 

2022年7月成都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申报工作》提到,社会办综合医院新获三甲可获一次性奖励500万元,社会办专科医院可获300万元奖励。在2021年有7家新晋民营三甲医院获得了共计2900万元的奖励,此举在全国社会办医圈被誉为“一视同仁”“有钱真给”。

 

成都民营医疗的另一个特点是“抱团”“共赢”建民营医疗内部公私合作的医联体势在必行。成都的民营医疗较早地脱离了早期莆系的影响,对市场环境有着开放和维护的公益心态,近年来正形成区域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协作体也在促成这种氛围。包括像公私医疗、医院诊所都可参与的“华西妇儿联盟”;由30余家中医诊所代表发起组建的全国首个市级中医诊所协会“成都市医诊所”;以行政区域和街道牵头的“医疗联盟”;银保支付端主导的“国际医疗消费中心保障联盟”等等。
 

03社会办医的未来:精细化管理、学术与组织建设


 

疫情之下国家财政在公共卫生上投入增加、设备租赁和升级的医疗新基建再次启动,公立医疗体系迎来规模性扩张,高质量发展也被公立医疗认定为当下与未来的关键民营医疗在精细化、降本增效的管理上应该更加重视,如轻连锁中小机构多以优势区域聚焦的“小而美”模式稳扎稳打发展,重度投入的民营医院则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基本打造优势科室和高效益科室,推进绩效激励改革和精细管理。

 

人才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民营医疗行业更为核心甚至攸关“生死”。多篇介绍成都民营机构现状的学术研究表示,民营医疗医师职称水平、高学历构成明显低于公立医院,“两头化”现象(年轻医生和高龄专家较多,中年骨干医生较少)明显,机构对高水平人次、经验丰富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

 

不止成都地区,放眼国内,除了少部分人才梯队和学科实力较强的单体或连锁医院,由高年资专家及弟子一手创办或多位医生联合执业的类型,大部分民营医院的副高以上医师多以公立退休反聘为主,护理人员流失率也一度明显。

 

华南某知名连锁医疗负责人告诉诊锁界,民营医疗的人才缺失,根源在于学术体系的搭建不成型、与高校教育体系脱节,医生缺乏很好的长期学术成长土壤。

 

从小诊所发展成全球顶尖医疗机构的美国梅奥诊所,其LOGO彰显了医疗机构发展的不二法门“临床护理、学术科研、医学教育”——医教研一体化,正因如此,一家成功的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产、学、研”的高度协同。除了好的临床效果、好的硬件设施之外,学术科研项目、专家团队和科研工作室人才传承、研究成果转化都应该是民营医疗努力发展的方向。

 

值得欣喜的是,在国资央企参与的大型综合医疗集团之外,部分专科也出现了大量代表性民营机构正在重新塑造“医教研”天平的倾斜。在眼科、口腔偏消费级出现了大量规模化、连锁化、集团化,并自建分级医疗网络、民营人才教育体系的一体化式医疗机构。在康复、精神、心内、瘤等复杂专科也出现了品牌的单体或连锁医疗机构,开辟了学术和运营的自有规模化运作道路。

 

随着国家对关键领域医药耗材集采的推进,医保控费趋势渐严,社会办医、非公院外市场、非刚需医疗部分成为许多医药供应链的瞩目之地,但整体市场渗透率、大众教育认知度、运营成熟度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另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成都部分区域源渐趋饱和,出现中心区域医疗资源过剩,部分医院出现门诊量不足,难以匹配医院体量的问题;中高端国际化医疗资源的入驻,与定位和消费习惯出现偏差水土不服的状况;各类全科综合诊所、口腔诊所等、中西医结合诊所分布过密,重叠基数过高的问题等等。

 

成都民营医疗遍地开花,是我国局部区域私立医疗发展至活跃竞争期和洗牌期的阶段缩影,活跃的营商环境、创新的医疗形态、摆脱存量内卷,斩获市场增量,“成都经验”是民营医疗打破传统医疗体系困局,破茧壮大的必由之路。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