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553位访问者

关注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来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6   | |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中,注射给药占整体报告的64.7%,严重报告中涉及注射给药途径的占77.6%。

  1.药品情况

  (1)化学药品注射剂

  2017年化学药品注射剂总体报告数量和严重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均是抗感染药,肿瘤用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

  

  (2)中药注射剂情况

  2017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解表剂。

  

  2.累及器官系统情况

  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2.2%)、胃肠损害(18.4%)、全身性损害(13.2%)、神经系统损害(7.7%)、心血管系统损害(4.7%)。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为全身性损害(21.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6%)、血液系统损害(13.2%)、呼吸系统损害(10.1%)、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8.1%)。

  监测情况分析及安全风险提示

  注射剂具备起效快的特点,临床应根据疾病治疗需要或患者机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监测数据显示,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以过敏反应为主,严重报告占比相对较高。

  (1)报告数量依然较多

  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注射给药占61.0%、其他注射给药占3.7%。与2016年同期相比,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占比升高1.3%,显示注射剂安全用药风险仍需关注。

  (2)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先后发布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其中27期提示注射剂在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主要表现为超剂量、超适应症、超适用人群用药;不合理长期用药;用药方法不当,如静脉给药浓度过高、滴速过快;未注意配伍禁忌,将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混合配伍或使用同一输液器连续滴注;联合用药不当等,提示不合理使用仍是影响注射剂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3)特殊人群用药风险

  注射剂在特殊人群中使用风险相对较高。以儿童为例,2017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分布中,注射剂占83.5%、口服制剂占12.7%、其他制剂占3.8%。儿童口服用药依从性差,使用注射剂相对较多。由于儿童脏器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更为敏感,耐受性较差,儿童注射用药风险值得关注。

  小贴士

  怎样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临床给药途径常用的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等,不同的给药途径各有特点。口服是常用方便的给药途径,但口服后需经过消化道吸收,起效相对较慢;肌内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组织内,由于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相对较快,但会引起局部疼痛等;静脉滴注是将药物直接输入静脉,能够很快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起效快,但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会高于其他给药途径。“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公认的安全用药原则。通常根据患者病情或治疗需要,选择适宜的药品剂型及给药方式。

(节选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