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COM 您是第 3434615 位访问者
近日,江西省通报了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情况,自3月以来,江西省每个月都会公布一次第一批4+7全国扩围后的该省执行情况。
第一批4+7全国扩围于2019年年底开始执行,目前落地已有半年,第二批国家集采落地不久且部分品种受疫情等影响,因而,第一批4+7扩围落地的情况,或许更能代表4+7这一模式扩展至全国范围后,实际执行的情况。
自今年3月以来,江西省已经连续三个月通报了第一批25个品种31个品规的落地情况。而纵观这六个月的进展,我们发现不同品种之间的集采进度相差巨大。
首先,培美曲塞、吉非替尼、福辛普利、奥氮平这几个品种的完成度相对其他产品而言较低,截至5月31日,即落地五个月零十天时,50mg规格的培美曲塞完成进度为55.34%,是完成进度最低的品种,但相对于落地不足50%的时间内,这一进度仍然是合理的,并且,中选品种占同品规下所有药品采购总数量的比例为95.90%,这在31个品规中属于前三的水平,可见该省医疗机构仍然在按要求执行集中采购落地工作,中选品种在市场上的占比仍然是较高的。培美曲塞在江西的供应商为四川汇宇制药,而吉非替尼、福辛普利、奥氮平的中选企业分别为阿斯利康、华海和豪森。
其次,江西省有9个品种在一个季度内就完成了全年的总量,而在集采落地的第四和第五个月,这一数字分别达到了17和21个,可见,大多数产品的完成进度较快,且能实现远大于医疗机构所报的采购量。其中,截至5月31日完成2倍采购量的产品有五个,分别为左乙拉西坦、伊马替尼、右美托咪定、氯沙坦(50mg)、替诺福韦,其中左乙拉西坦完成度最高,接近600%,这一品种在江西的供应商为浙江京新药业。
总的来说,截至5月31日,江西省31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118.56%,21个品规完成全省约定采购数量,6个品规完成75%,4个品规完成50%,不少企业都将获得远大于约定采购量的市场,当然这与原先医疗机构报量的准确度存在关系。
而第二批国家集采的中选结果自4月11日起在江西省执行,截至5月31日,在51天的时间里,36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57.08%,4个品规完成全省约定采购数量,11个品规完成进度大于50%。
其中,完成进度最高的为阿比特龙0.25g的696.92%,最低为比索洛尔2.5mg的1.99%。而从药占比的情况来看,36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同品规下所有药品采购总数量的比例为84.88%;按药品统计,最高为安立生坦片5mg的100%,最低为阿莫西林0.5g的25.41%。
阿莫西林在江西的中选厂家为华北制药,药占比相对较低可能与拥有阿莫西林批号的企业众多有关,药智网数据显示该品种国内共有32条批文信息,而安立生坦片竞争格局相对较好,仅有GSK、华海、豪森和正大天晴四家拥有批文,且国内厂家获批时间全部在两年内。
尽管前两轮国家集采完成的进度超出预期,但在接下来的国家集采中,网传的结余留用政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报量,业内认为,过去报量不达预期、数据失真的情况未来或将不再。
自2018年4+7试点到两轮全国集采,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政策不断演变,但此前中选产品的落地情况或多或少都将为后期纳入集采的品种提供一定的先例供参考。但如果业内流传的医保结余留用政策一旦坐实,这些先例的参考价值还有多大呢?
目前,部分省份正在增补部分未中选药品挂网,6月30日,河南省对恩替卡韦在内的109个药品进行了增补挂网,7月1日,青海省发布了非中选药品申请挂网及价格调整的通知。同大多数省份一样,青海对于过评超过3家的品种,不再对未过评品种开放。对于符合条件的未中选品种,仍然是鼓励国家集中采购未选择供应青海省的中选企业以国家中选价在该省挂网采购;与中选药品同通用名的原研药和参比制剂,采购价格高于中选价的,以上海市现行采购价在该省挂网采购;同通用名非中选药品按不高于该省的中选价挂网采购,如规格与中选规格不一致,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进行计算。
而上述医保结余留用的政策,或将很大程度上改变未中选品种的命运。
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通过集采降价后的药品费用与医保支付的预算基金差额,将作为奖励返还一部分给公立医疗机构,具体留用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结果确定。这将大大影响医疗机构使用中选品种和未中选品种的比例。
具体考核内容与国家集采约定采购量、优先采购中选、按时结算,以及控费情况、如实上报采购量等情况挂钩。考核不合格的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集采结余留用资金。
但这是否意味着未中选品种彻底失去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部分参与集采但落选的原研品种和知名品种,尤其是患者存在长期用药情况的慢病品种,经过了多年的市场教育和临床实践,无论是在医生还是在患者群体中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这类产品仍存有市场。此前的集采中在医保支付标准的确定上也给予这类品种2-3年的调整期,这些品种经过一定程度的降价后反而有可能提高可及性和覆盖率。
此外,从终端角度而言,有观点认为,在不同等级医院中,非中选品种的命运也会不同,在大型三甲医院,由于用量大、结余多,因而除原研外的未中选品种机会渺茫,而在二级及第三终端来讲,结余是否足够大,还不好说,医疗机构在选用药品上仍有不确定性。
而从产品降幅的角度来说,分析人士认为,医疗机构无疑会更加倾向选择已经实现大幅降价的产品,尤其是在预算金额大的医疗机构和降价幅度大的产品身上。
目前,第三轮国家集采正在报量阶段,由于这一次的结余留用政策突破了以往的逻辑,因而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需要根据这一政策审慎评估自己的产品和降幅,而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结余留用政策如同紧箍咒,逐渐将其与医保的方向拉向了同一位置。
分享到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