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3217575位访问者
收视率至今名列前茅的日剧扛鼎之作《白色巨塔》,自揭其短,刻画了日本药商与大医院、知名教授间利益捆绑,厚黑牟利的现实。但在日本,医+药勾结碍于医、药分离医疗制度的制约,始终有个上限,不可能由着药商拿钱做诱饵为所欲为,医生也绝到达不了为了回扣利欲熏心的失德地步。
还记得美女安妮-海瑟薇和帅哥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浪漫爱情片《爱情与灵药》吗?这部以上世纪90年代末辉瑞制药拳头产品“伟哥”横空出世为背景的电影,风月之余却深刻地揭露了药商竞争的残酷和销售手段的龌龊。
而收视率至今名列前茅的日剧扛鼎之作,唐泽寿明主演的《白色巨塔》,同样自揭其短,刻画了日本药商与大医院、知名教授间利益捆绑,厚黑牟利的现实。
但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医+药勾结碍于医、药分离医疗制度的制约,始终有个上限,不可能由着药商拿钱做诱饵为所欲为,医生也绝到达不了为了回扣利欲熏心的失德地步。
日本效仿美国,奉行医、药分离,无论是医院还是诊所,公立亦或是私立,可以行医但不得售药。医生具有处方权,但患者必须拿着处方去药店自行购药,医院及诊所不设药房(住院除外)。有了这条铁律,医生配合药商卖药的积极性即受到了制约,药品销售的盈利无法直接和医生及所在医院、诊所挂钩,医生自然也不会冒着个人被警告甚至是吊销执照的风险,为了一点讲课费、免费旅游这样的蝇头小利,拼了命地滥开药。
基本上,日本的医生还是会顾及药品本身的性能、疗效和病人的实际情况开药,医药分离的医疗制度决定了医生充其量也就是顺水推舟地建议病人使用某种药品,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医药销售代表平日里的殷勤总得“礼尚往来”。
日本的药店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药店即非处方药店,卖一些感冒发烧、创口贴之类的日常家庭用药品,买这些药不需要医生处方,但也不在医保范围内,不能刷国民医保卡。另一种是处方药店,里面的药品必须持医生处方方可购买,可以使用国民医保卡。处方药店不限制医生处方的区域,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东京港区的医院看的病,到东京大田区的处方药店买药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无论是对于医生还是对于划区负责制的医药销售代表而言,以所在区域药店为终端统计出来的绩效,很难追根溯源定位源头出自哪里,归属于哪位医生及销售代表,不能够代表真实的销售量,自然也就不好按比例返点医生。
也许大家会疑惑,即便是医药分离,难道就没空子可钻了吗?医生可以凭手里的处方复本去医药销售代表那里核算回扣呀?
首先,大部分医生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的,没有医生甘愿将白纸黑字的处方证据留在医药销售代表和药商手里,让人家时刻抓着自己的把柄,一旦利益联盟关系破裂,医药销售代表或药商撕破脸了去告发的话,行医执照就没了,这样的赌注太大,搏不起。
其次,日本严禁医生无故泄露患者隐私,所以将处方复本交给医药销售代表核算返点的做法本身也是个伪命题,涉嫌违法,没几个医生敢这么豁得出去。
那医生隐去病人信息,光给医药销售代表看处方内容就可以了吧?那就太低估商人的智商了。光有处方内容,药商无法核实真伪,无法杜绝医生作假,或者是医药销售代表窜通医生作假的可能性,这样单方面取证的商业模式难以被药商采纳。
所以说,医药分离的制度不仅削弱了医生的配合度,也降低了医药销售代表“不择手段”的积极性,只能是在整体拉升品牌效应的范畴内做点小动作,而非个人单打独斗的冒进。
即便是医药分离的日本尚难除行贿弊端,何况我国乎?随着葛兰素史克在华商业行贿案件的持续发酵,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医+药”勾结内幕相继曝光。以讲课为由贿赂现金,附赠豪华游;医生找小姐可以报销;开药直接返现......业内稀松平常,见怪不怪、业外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潜规则,令民众和病患陷入不安境地,也使医者整个行业再次经受救死扶伤职业操守的信用拷问。医改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分享到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