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网!您是第 2010281位访问者

高州医院启示:唤醒一批装睡的人

来源:  作者:李芃  发布时间:2013-02-04  浏览: | |

【原标题:高州模式之颠倒错乱】

  

    曾因开创出“高州模式”而备受赞誉的高州人民医院红旗倒了。

  

  今年1月11日,向被视为舆论监督风口浪尖的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药单背后的秘密》,曝光广东省高州人民医院药品回扣内幕,再次将公立医院医生的灰色收入问题暴露在观众面前,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

  

  值得深究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当初高州人民医院搞得红红火火、高州模式名噪一时之际,它的很多做法其实是违规的,是在与当地政府达成默契以后的个别尝试;而当换了院长的高州人民医院回归公立医院的大部队,在政府“给不了钱给政策”的授意下、按照公开的秘密开大处方拿回扣时,它却出事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首先交代一下“高州模式”--当年高州人民医院不要任何财政补贴,向政府换取了医院经营、药品(耗材)采购、用人和收入分配自主权,也就是所谓的“去行政化”。在这样的体制下,前任院长钟焕清主政九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粤西山区医院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县级医院,患者近悦远来,并获得了广东省卫生厅、国家卫生部和广东前后两任省委书记的高度评价。钟焕清当时的口号,是如今多少医生同侪的梦想:“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医术、质量和服务挣到这份钱。”

  

  但高州模式的诸多经验,却与医疗卫生领域的政策及做法相抵触。其一,高州模式的核心经验是:在药品采购中,对广东省中标药品采取了“跟标不跟价”的做法,医院通过自主议价获得利润空间,也就是所谓的“二次议价”。在钟焕清任上被玩得炉火纯青的这套做法,在政策层面的遭遇却是先被有关文件明令禁止,在集中招标制度不废的情况下,经学界和业界的强烈呼吁总算有所松动,但甫一试行又被念歪了经:许多地方政府越俎代庖,代替医院去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议价,行政化加重不说,由于招标采购者和使用者的不一致,改革仍然为灰色利益埋藏了可能。

  

  其二,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住院患者收费模式,其实就是医保部门在控费压力下经常念叨、大医院却试点不力推进缓慢的按病种收费,但是由于医保结算只能根据既定的项目代码按项目收费,使得高州人民医院不得不虚列项目增开单据,不能光明正大地为患者让利。

  

  其三,高州医院在鼎盛时期,以县级二甲医院的建制,做到了在规模和医疗技术上与三甲医院不相上下。于高州医院而言,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成绩,但由是返观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等级评审管理,未免显得后者荒唐可笑。谁规定县级医院一定只能比城市里的医院小?谁说大医院之“大”仅仅是因为其床位比小医院多?而医院的技术水平和其等级挂钩,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这种状况实际上是靠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来支撑的,这不也是一种“唯出身论”?

  

  当初做规划的时候,有关部门可能压根也不会想到这个相对偏远的小医院,能够吸引了全国28个省市的患者来这里住院,60%的住院患者都来自外地。市长怕市场失灵,却最终输给了市场。

  

  高州医院在特立独行中崛起,在(与全国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同流合污”中倒下,但值得反思的绝不仅是这家医院本身。我们不能因之否定高州模式所包含的科学合理探索,更不能让充满勇气和魄力的改革创新就此偃旗息鼓。

  

  期待又一个令人遗憾的教训,能唤醒一批装睡的人。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